她穿梭在街巷之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说服了不少人加入刘邦的队伍,为军队的组建出谋划策。
然而,随着刘邦势力的壮大,战争的阴影如影随形,笼罩着他们的生活。
在一场与项羽的激烈交锋中,刘邦战败,军队如鸟兽散,四处奔逃。
吕雉和公公刘太公来不及撤离,被项羽的军队俘虏。
楚军大营内,简陋的营帐里弥漫着腐臭和血腥的气息。
吕雉和刘太公被囚禁在此,周围是荷枪实弹的士兵,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打骂和羞辱。
项羽企图以刘太公的性命威胁刘邦投降,在阵前架起大锅,高声喊道:“刘邦,若不投降,我就煮了你父亲!”
刘邦强压内心的痛苦,故作镇定地回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吕雉在营帐中听到这番对话,泪水夺眶而出,她深知刘邦的无奈与艰难,也明白他们的处境愈发危险。
在楚军漫长的囚禁日子里,吕雉和刘太公相互扶持,彼此鼓励,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而黑暗的日夜,度过了三年生不如死的囚禁生涯。
公元前203年,楚汉双方达成鸿沟和议,吕雉和刘太公终于获释。
回到刘邦身边,吕雉却惊觉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刘邦身边多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她肌肤胜雪,身姿婀娜,宛如春日盛开的桃花。
戚夫人能歌善舞,举手投足间尽显妩媚之态,时常依偎在刘邦身旁,撒娇献媚,逗得刘邦开怀大笑。
而吕雉因多年的操劳和磨难,容颜憔悴,眼角爬满了皱纹,双手粗糙干裂,与戚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心中满是委屈和不甘,吕雉却将这些情绪深埋心底,继续为刘邦出谋划策,协助他巩固统治。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吕雉被封为皇后,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
然而,戚夫人并不满足于此,她妄图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取代刘盈成为太子。
于是,她日夜在刘邦耳边哭诉,撒娇嗔怪,请求刘邦立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也觉得刘如意性格果敢,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渐渐地动了废立太子的念头。
吕雉得知此事后,如坠冰窟,心急如焚。
她意识到,这不仅关乎自己的地位和尊严,更关系到儿子和吕氏家族的命运。
吕雉找到张良,神色凝重地说:“先生,如今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恳请先生为我出谋划策,救救太子。”
张良沉思良久,缓缓说道:“陛下一直想要请出‘商山四皓’,却未能如愿。这四位高士德高望重,若太子能将他们请来辅佐,或许能改变陛下的想法。”
吕雉依计而行,派使者带着厚礼,多次前往商山。
使者们翻山越岭,历经艰辛,言辞恳切地邀请四位高士出山。
在吕雉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请出了“商山四皓”。
一次宴会上,刘邦看到太子身后站着四位白发苍苍却气质不凡的老者,心中大惊。
经询问,得知是“商山四皓”,他意识到太子羽翼已丰,废立之事已难以实现。
戚夫人得知后,如遭雷击,瘫坐在地,伤心欲绝,泪水如决堤之水般涌出。
她在刘邦面前痛哭流涕,试图挽回局面。
刘邦无奈地安慰她:“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刘盈即位,吕雉成为皇太后。
此时的吕雉,终于迎来了掌控命运的时刻。
她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无情,为了巩固儿子的皇位,开始铲除异己。
首先,她将矛头对准了戚夫人和刘如意。
吕雉下令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剃去她的长发,给她穿上粗布囚服,让她舂米劳作。
戚夫人不堪忍受这样的屈辱和折磨,一边舂米,一边作歌抱怨:“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吕雉听闻后,怒不可遏,决定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她先是派人召刘如意进京,企图将其杀害。
刘盈心地善良,担心弟弟遇害,亲自到城外迎接刘如意,并与他同吃同住,形影不离,让吕雉一时无从下手。
然而,一天清晨,刘盈早起外出打猎,刘如意还在熟睡之中。
吕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派人给刘如意送去毒酒。
刘如意毫无防备,一饮而尽。
待刘盈赶回时,刘如意早已气绝身亡,冰冷的尸体让刘盈悲痛欲绝。
随后,吕雉又对戚夫人施以残忍的“人彘”之刑,砍去她的手脚,挖去双眼,熏聋耳朵,灌哑喉咙,将她扔在猪圈里。
刘盈看到戚夫人的惨状后,惊恐万分,大病一场。
他派人对吕雉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从此,刘盈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身体和精神状况日益恶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