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沉默不语,对卫律的话充耳不闻。卫律又继续说道:“你若因我而降,我便与你结为兄弟。日后,我们在匈奴并肩而立,共享荣华。若不听我劝,日后再想见我,可就难了。”
苏武怒目圆睁,痛骂道:“你身为汉臣,却不顾恩义,背叛君主和亲人,在蛮夷之地做降虏。我岂会与你同流合污!单于信任你,让你决断生死,你却不公正行事,妄图挑起两国纷争。南越杀汉使者,被灭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颅高悬于北阙;朝鲜杀汉使者,随即被诛灭。如今,匈奴的灾祸,恐怕也要从你开始了!”
卫律被骂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只得将苏武的话如实禀报单于。
单于得知苏武的态度后,愈发想让他归降,于是将他囚禁在大窖之中,断绝饮食,试图用饥饿和寒冷迫使他屈服。
时值寒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苏武躺在冰冷的窖中,嚼着雪,和着毡毛一同咽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国家的忠诚,竟奇迹般地数日未死。
匈奴人得知此事后,惊叹不已,以为他有神灵庇佑。
单于无奈之下,下令将苏武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让他放牧公羊,并宣称:“等公羊生了羊羔,就放你回汉朝。”
同时,将苏武与常惠等人分开,安置在不同的地方,试图瓦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信念。
北海,人迹罕至,冰天雪地,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荒原。
苏武望着眼前的景象,紧紧握着手中的汉节,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回归汉朝,不辱使命。
匈奴断绝了他的食物供应,他便在荒野中挖掘野鼠洞,寻找草籽充饥。
白天,他拄着汉节牧羊,汉节成为他唯一的陪伴;夜晚,他抱着汉节入眠,仿佛能感受到来自汉朝的温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汉节上的旄牛尾毛逐渐脱落,但苏武对汉朝的忠诚,却如同磐石般坚定不移。
就这样,五年漫长的时光悄然过去。
一天,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看到苏武熟练地编织渔网、修理弓弩,心中十分钦佩。
于靬王不仅送给他衣物、食物和牲畜,还时常与他交谈,听他讲述汉朝的风土人情。
在于靬王的照顾下,苏武的生活稍有改善,不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
然而,好景不长,三年后,于靬王因病去世,他的部众纷纷离去。
不久,丁零人趁乱盗走了苏武的牛羊,他再次陷入了困境,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得知苏武被扣留,派李陵率军攻打匈奴。
李陵孤军深入,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主力,经过数日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最终在匈奴的威逼利诱下投降。
单于派李陵前往北海劝降苏武。
李陵与苏武曾同为侍中,在长安时交情深厚。
李陵摆下酒宴,与苏武相对而坐,感慨地说:“单于知道我与你情谊深厚,特命我来劝你。你终究无法回到汉朝,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的信义又有谁能看到呢?你的大哥苏嘉,因扶辇触柱,被定为大不敬之罪,自刎而死;弟弟孺卿因追捕不力,畏罪服毒自尽。我离开长安时,你的母亲已去世,你的妻子也改嫁他人。家中只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如今生死不明。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何必如此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也痛苦万分,觉得对不起汉朝。但如今看来,皇上年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而被灭族的数不胜数。你还在为谁守节呢?”
苏武听完,眼中含泪,却坚定地说:“我苏武父子无功无德,全靠皇上栽培,才能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三人也成为皇上的亲近之臣。我们一直想为朝廷肝脑涂地。如今有机会报效国家,即便遭受极刑,我也心甘情愿。臣子侍奉君主,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毫无怨言。请你不要再劝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数日,仍不死心,再次劝说。苏武斩钉截铁地说:“我早已将自己视为死人。单于若一定要我投降,就请结束今日的酒宴,让我死在你面前!”
李陵见苏武心意已决,长叹道:“义士啊!我李陵与卫律的罪孽,上通于天!”
说罢,泪湿衣襟,与苏武告别。
此后,李陵又到北海,告诉苏武汉武帝驾崩的消息。
苏武听闻,如遭雷击,面向南方,号啕大哭,直至吐血。
此后数月,他每天早晚都对着南方哭吊,表达对先帝的哀思和忠诚。
汉昭帝即位后,汉朝与匈奴达成和议,汉廷要求匈奴释放苏武等人。
匈奴却谎称苏武已死,企图隐瞒事实。
后来,常惠买通匈奴看守,在夜晚见到汉使,将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详细告知。
汉使心生一计,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猎时,射得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写着苏武等人在北海。”
单于大惊,以为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上天,只得承认苏武还活着,并同意放他回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