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
在旅途中,陈胜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他曾在工地上搬运过沉重的石块,那石块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也曾在作坊里干过繁琐的杂活,那些杂活让他的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尽管生活异常艰苦,但陈胜从未放弃过。
这些艰苦的经历并没有让陈胜气馁,反而让他开阔了眼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但都对秦朝的残暴统治心怀不满。
这些朋友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着当下的时事,倾诉着心中的愤懑。
他们对秦朝的苛捐杂税、繁重的徭役以及残酷的法律深感痛恨,渴望着有一天能够改变这黑暗的现状。
在这些交流中,陈胜逐渐意识到,单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
于是,他开始与朋友们密谋,共同商讨如何推翻秦朝的统治,为百姓们争取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元前209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个改变历史的契机悄然降临。
陈胜与同乡吴广等900名贫苦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边疆。
这是一项极其艰苦的任务,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戍边的生活充满了危险和艰辛。
但在秦朝的律法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背井离乡,踏上这未知的征程。
他们一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然而,当队伍行至大泽乡时,天公不作美,遭遇了连日的暴雨。
倾盆大雨如注,洪水泛滥,道路被淹没,无法通行。
众人被困在大泽乡,进退两难。陈胜和吴广心急如焚,他们深知秦朝律法的严苛,按照规定,误了戍边期限,所有人都要被斩首。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陈胜和吴广意识到,继续等待只有死路一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陈胜找到吴广,两人秘密商议对策。
陈胜激动地说:“如今我们已延误期限,横竖都是死。天下百姓受秦朝暴政已久,苦不堪言。我听说二世皇帝本不该继位,应当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进谏,触怒了秦始皇,被派到边疆。如今有人说他无罪,却被二世杀害。还有楚国大将项燕,战功赫赫,深受楚人爱戴,有人说他已死,也有人说他逃亡在外。我们要是以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兵,必定能得到天下人的响应。”
吴广听后,深以为然,连连点头,两人决定揭竿而起,向秦朝的统治发起挑战。
为了鼓舞众人的士气,让大家坚定反抗的决心,陈胜和吴广精心策划了一场“篝火狐鸣”和“鱼腹藏书”的妙计。
夜里,吴广偷偷跑到营地附近的破庙,点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回荡,显得格外诡异。
士兵们听到后,都感到十分惊奇,纷纷议论纷纷。
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塞进鱼腹中,然后将鱼卖给士兵们烹食。
士兵们在剖鱼时,发现了鱼腹中的布条,顿时对陈胜充满了敬畏,觉得他是上天选定的领袖。
众人的情绪被成功煽动起来,对陈胜的领导充满了期待。
时机成熟后,陈胜和吴广开始了行动。
一天,押送他们的两名将尉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在他们面前挑衅,激怒将尉。将尉果然中计,拔剑欲杀吴广。
陈胜见状,趁机冲上去,与吴广一起,奋起反抗,杀死了两名将尉。
随后,陈胜召集起全体戍卒,站在高处,慷慨激昂地说:“兄弟们!我们遇上大雨,已经延误了期限,按律当斩。即便侥幸不死,戍边的人十个里也得有六七个送命。大丈夫不死则已,要死就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番话,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点燃了众人心中的反抗之火。
大家热血沸腾,纷纷响应,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正式宣布起义。
他们砍伐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自立为王,封吴广为假王,命他率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消息传开,各地百姓纷纷响应,那些饱受秦朝压迫的人们,如同久旱逢甘霖,纷纷前来投奔。
起义军迅速壮大,一时间,起义的烽火燃遍大泽乡,乃至整个中原大地。
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凭借着高昂的斗志和对秦朝的仇恨,接连攻克多个县城。
当地的百姓对秦朝的统治早已深恶痛绝,他们主动为起义军提供物资和情报,协助起义军作战。
陈胜深知,要想推翻秦朝,必须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于是,他派周文为将军,率领一支大军绕过荥阳,直捣咸阳。
周文一路招募兵马,队伍迅速扩充到几十万人,浩浩荡荡地向咸阳进发。
然而,随着起义军的不断胜利,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