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的赵国守军看到后方起火,军心涣散,抵挡不住秦军的猛烈攻击。
最终,秦军一举攻克了这座重镇,为秦国在赵国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劫在这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得到了秦军上下的一致赞誉,也让他在秦国军队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进攻楚国时,楚国地大物博,军队人数众多,且擅长水战,这给秦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秦军在初期的战斗中遭遇了一些挫折,水师在长江上与楚军交锋时,由于对水战战术不够熟悉,损失惨重。
冯劫深知,要想战胜楚军,必须改变战术。
他向主帅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分兵合击计划。
先派遣一支强大的水军在长江上与楚军主力对峙,战船林立,旗帜飘扬,吸引楚军的全部注意力。
而他自己则带领一支陆军,从侧翼迂回,穿越茂密的丛林,寻找楚军的薄弱环节。
主帅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让他负责指挥陆军行动。
冯劫带领陆军日夜兼程,穿越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找到了楚军的侧翼防线。
在一次关键战斗中,冯劫身先士卒,手持长枪,冲锋在前,带领士兵们如钢铁洪流般冲破了楚军的防线。
与此同时,长江上的水军也发起了猛烈攻击,形成了合围之势。
楚军难以抵挡,大败而逃。
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扫除了一大障碍。
冯劫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了秦国军队中的名将。
秦国统一六国后,冯劫因赫赫战功被任命为将军,成为秦朝军事体系中的中流砥柱。
他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明白自己肩负着维护秦朝边疆稳定和国内安全的重任。
北方的匈奴时常侵扰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冯劫奉命率领大军北上抗击匈奴。
在边境,他精心规划,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城墙高耸,烽火台林立,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同时,他大力训练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亲自指导士兵们骑射技巧和战术配合。
他常常对士兵们说:“我们是秦朝的守护者,我们的职责就是保卫边疆,让百姓安居乐业。”
在与匈奴的多次交锋中,冯劫战术灵活多变。
时而主动出击,率领骑兵长途奔袭,打得匈奴措手不及;时而设伏诱敌,利用地形优势,将匈奴引入包围圈,一举歼灭。
有一次,匈奴派出一支精锐骑兵,企图突破秦军的防线。
冯劫得知消息后,亲自带领一支轻骑兵,在匈奴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
当匈奴骑兵进入埋伏圈后,冯劫一声令下,秦军从四面八方涌出,将匈奴骑兵团团围住。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匈奴骑兵几乎全军覆没,秦军大获全胜。
从此,匈奴对冯劫闻风丧胆,不敢轻易进犯秦朝边境。
除了军事事务,冯劫还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
他心怀百姓,深知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
他常常向秦始皇进谏,言辞恳切地建议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鼓励农业生产。
他说:“百姓乃国家之根本,唯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如今天下初定,百姓急需休养生息,望陛下能以民为本,轻徭薄赋。”
秦始皇对他的建议十分重视,在一些地区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如减免部分地区的赋税,发放农具和种子,鼓励开垦荒地。
这些政策使得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农田里一片生机勃勃,国家的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然而,秦始皇的突然驾崩,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秦朝表面的平静。
沙丘之变,赵高和胡亥密谋篡改遗诏,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帝。
冯劫得知这一消息后,震惊与愤怒如汹涌的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深知赵高为人阴险狡诈、野心勃勃,预感到此人一旦把持朝政,必将祸乱国家。
但当时的局势错综复杂,赵高在朝中党羽众多,胡亥又对他言听计从。
冯劫深知自己势单力薄,若贸然行动,不仅无法挽回局面,还可能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杀身之祸。
于是,他只能暂时隐忍,暗中观察局势,等待时机。
胡亥即位后,昏庸无道,对赵高言听计从。
赵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开始大肆迫害朝中的忠臣良将。
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冯劫作为朝中重要将领,手握重兵,自然成为了赵高的眼中钉。
赵高不断在胡亥面前诋毁冯劫,编造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诬陷他谋反。
他对胡亥说:“陛下,冯劫手握重兵,心怀不轨,意图谋反。若不早日除掉他,恐怕会危及陛下的皇位。”
胡亥偏听偏信,对冯劫产生了怀疑。
他开始逐渐削弱冯劫的兵权,将他调离重要岗位,派往偏远地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