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扶苏信任蒙恬等大臣,若他即位,赵高的权势必将受到极大威胁。
于是,赵高决定铤而走险,篡改遗诏。
他先找到胡亥,劝说他夺取皇位:“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子为王,只赐给扶苏一封诏书。扶苏一到咸阳,就会即位为帝,而你连尺寸之地都不会有,这可如何是好?”
胡亥起初有些犹豫,认为这样做不义不孝,违背了道德和伦理。
但赵高巧舌如簧,不断劝说:“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如今大权在你我和丞相手中,机会难得。若不抓住,以后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况且,统治别人与被别人统治,差别可太大了。你想想,一旦扶苏即位,你就得向他俯首称臣,处处受他的约束,而如果你成为皇帝,整个天下都将是你的,你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一切。”
在赵高的蛊惑下,胡亥最终动摇了,他的心中开始燃起对皇位的渴望。
之后,赵高又去拉拢丞相李斯。
他对李斯说:“皇上驾崩,遗诏和玺印都在胡亥手中,立谁为太子,全在你我一句话。你想想,论才能、功劳、谋略以及与扶苏的关系,你比得上蒙恬吗?扶苏即位后,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到时你可就无法保住现在的地位和荣华富贵了。而胡亥仁慈宽厚,若立他为帝,你我都能长享富贵。”
李斯起初坚决反对,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之事,他辅佐秦始皇多年,深知秦始皇对扶苏的期望,也明白扶苏的贤能和担当,若扶苏即位,必定能将秦朝治理得更好。
但赵高不断威逼利诱,提及李斯的家族安危:“你想想,一旦扶苏即位,蒙恬掌权,你的家族还能像现在这样享受荣华富贵吗?说不定还会遭受灭顶之灾。而只要我们拥立胡亥,你我都能继续位极人臣,家族也能永享富贵。”
李斯想到自己的家族,想到那些依赖他的亲眷,心中一阵剧痛。
最终,他还是屈服了,在权力和欲望的驱使下,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他们三人合谋篡改了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诏书赐死扶苏,囚禁蒙恬。
沙丘之变后,胡亥顺利即位,史称秦二世。
赵高因拥立之功,被任命为郎中令,成为宫廷侍卫的统领,权势滔天。
他终于站在了权力的巅峰,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但他的野心并没有就此满足。
秦二世即位后,整日沉溺于享乐,将朝政大权交给赵高。
赵高为了独揽大权,开始大肆铲除异己。
他深知朝中大臣对自己篡位之事心怀不满,于是便设计陷害他们。
他先将矛头指向蒙恬、蒙毅兄弟。
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名将,在朝中威望极高。
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疆,抵御匈奴,立下赫赫战功;蒙毅则在朝中担任上卿,深受秦始皇信任。
赵高诬陷蒙毅曾在秦始皇面前诋毁胡亥,说蒙毅认为胡亥性格轻浮,不适合继承皇位。
又说蒙恬拥兵自重,意图谋反,与扶苏暗中勾结,想要推翻秦朝的统治。
秦二世昏庸,听信了赵高的谗言,下令赐死蒙恬,将蒙毅囚禁起来。
蒙恬接到诏书后,心中悲愤交加,他对使者说:“我蒙家三代为秦效力,如今我手握重兵,若要谋反,轻而易举。但我知道,为人臣者应守义而死,不能辱没先人的教诲。”
最终,蒙恬吞药自尽。
蒙毅在狱中受尽折磨,赵高多次派人审讯他,逼迫他承认谋反,但蒙毅始终坚贞不屈。
赵高见无法从蒙毅口中得到他想要的口供,便直接下令将蒙毅杀害。
之后,赵高又把目光投向了朝中其他大臣。
他在朝上故意指鹿为马,对秦二世说:“陛下,这是一匹马。”
秦二世笑道:“丞相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马呢?”
他问左右大臣,有的大臣畏惧赵高,不敢说话,低着头假装没听见;有的大臣为了讨好赵高,也附和说是马,还夸赞赵高眼光独到;只有少数正直的大臣坚持说是鹿,他们义正言辞地指出赵高的错误。
事后,赵高便暗中将那些说真话的大臣一一杀害。
他派人在深夜潜入这些大臣的府邸,将他们全家老小全部斩杀,不留一个活口。
通过这件事,赵高彻底摸清了朝中大臣的态度,那些不服从他的人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在赵高的操纵下,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忠臣良将纷纷被诛杀,朝廷中只剩下赵高的党羽。
赵高的权势达到了顶峰,他甚至可以随意出入秦二世的寝宫,对朝政大事独断专行。
秦二世对他言听计从,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
赵高还在宫廷中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络,他的眼线遍布各个角落,朝中大臣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任何对他稍有不满的人,都会被他迅速察觉并铲除。
赵高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满,各地纷纷爆发起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