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骁睿像是被什么触动了神经,猛地从椅子上坐直,身体前倾,目光中满是感慨:"洛尘,你说意识被欺骗,这事儿离我们普通人也太近了吧?
就说我朋友圈,三天两头冒出来'吃XX食物致癌''某种草药包治百病'的文章,我妈天天转发,怎么劝都不听。"
洛尘推了推眼镜,调出一份传播心理学报告的全息投影,图表上跳动的红色曲线格外刺眼:“这就是典型案例。
这些文章利用的就是人们对健康的焦虑。你记不记得我们之前讨论求生逻辑时说过,当生命安全(哪怕是感知到的威胁)受到挑战,意识会优先接受能缓解焦虑的信息。”
他随手放大一段伪科学文章的截图,“看这些话术,‘权威专家揭秘’‘不转就晚了’,通过制造紧迫感和虚假权威性,让意识来不及深入思考就选择相信。”
弹幕瞬间被类似经历刷屏:
【超市收银员】:“我婆婆信了‘绿豆包治百病’,天天煮绿豆汤,喝到胃痉挛进医院!”
【学生党】:“考研时刷到‘30天逆袭985’的帖子,结果越学越焦虑……”
...
洛尘看着滚动的弹幕,神色变得严肃:“信息层面的欺骗只是冰山一角。
当我们把目光移到现实生活,会发现物质消费领域同样藏着精心设计的意识陷阱。”
这时,骁睿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猛地一拍大腿,神情既愤怒又懊恼。他抓起一旁的球鞋,狠狠砸在桌面上,橡胶底与金属碰撞出刺耳的声响,如同一声愤怒的呐喊。
“这双鞋就是资本给意识下的蛊!” 他气得满脸通红,双手颤抖着扯开鞋带,露出内侧烫金的
“全球限量0001”,
“你看这个数字,像不像烙印在大脑里的身份图腾?
当我穿着它走在街上,以为踩碎的是平庸,其实是被消费主义编织的虚荣牢笼彻底吞噬。
当时发售说全球限量,抢到就是身份象征,我竟然熬了三个通宵才抢到,现在想想,真是可笑至极!”
洛尘轻笑一声,调出消费市场的大数据模型,无数光点在虚拟空间中闪烁碰撞:“这就是消费主义的典型套路。
商家通过饥饿营销、明星带货、概念包装,把商品和‘成功’‘魅力’等抽象价值绑定。
还记得我们讨论主观喜好的底层逻辑吗?他们就是利用意识会把生存优势和特定符号自动关联的特性,让你心甘情愿为溢价买单。”
说到这里,洛尘突然停顿,目光转向骁睿,“不过你有没有想过,除了物质和信息层面,在更私密的情感关系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操控?”
骁睿的表情瞬间凝固,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说起来,我大学时曾亲眼目睹一个朋友的遭遇。
她当时交了个男朋友,对方总是贬低她的穿着、兴趣,甚至否定她的价值。
渐渐地,她开始觉得自己‘不配被爱’,整个人都抑郁了……这是不是意识被彻头彻尾地操控了?”
洛尘神色凝重,调出心理学案例库和几篇相关论文:“这是最隐蔽的意识欺骗——情感PUA。
施害者通过持续否定、情感勒索,逐步瓦解受害者的自我认知。
意识为了维持心理平衡,会被迫接受‘我确实有问题’的错误结论,就像我们之前说植物人状态时讨论的——
意识会在极端情况下,选择‘适应’虚假的生存环境,哪怕这会伤害自己。”
“但这些欺骗并非无懈可击。”洛尘推了推眼镜,将全息屏切换成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构建防线:
第一,培养批判性思维,面对信息时多问‘证据是什么’‘谁在受益’;
第二,建立科学的信息验证机制,比如通过权威数据库交叉比对;
第三,强化自我认知,定期审视内心需求,区分真实渴望与外界灌输的伪需求。”
他顿了顿,将先前讨论的案例逐一投射在屏幕上:“无论是朋友圈谣言、消费陷阱还是情感操控,本质上都是利用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将虚假信息包装成‘生存优势’。
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认知,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就能在意识的战场上夺回主动权。”
这时,骁睿突然指向正在直播游戏的弹幕区:“还有游戏!有些玩家为了虚拟皮肤、游戏等级,花光积蓄甚至借网贷。他们明明知道是虚拟的,可就是控制不住。”
洛尘点头,切换到脑科学研究画面,展示游戏玩家大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游戏设计抓住了人类对奖励和成就的本能渴望。每一次升级、开箱的刺激,都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
久而久之,意识会把游戏中的‘成功感’等同于现实价值,甚至为了维持这种虚假的愉悦,忽略现实生活的问题。”
接着,骁睿调出满屏的“励志鸡汤”文章:“这些‘草根逆袭’‘月入百万’的故事,和顾神说的意识欺骗简直如出一辙。
人们太渴望改变现状,意识就自动屏蔽了这些故事背后的逻辑漏洞,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希望’。”
洛尘看着不断刷新的弹幕,意味深长地说:“所以顾神说得对,意识的欺骗无处不在。从朋友圈谣言到消费陷阱,从情感操控到虚拟世界,
我们以为自己在做选择,殊不知很多时候,意识早已被各种无形的力量影响。”
“所以归根结底,”洛尘总结道,“对抗意识欺骗的核心,在于建立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我们既要接纳本能带来的情绪驱动,也要用知识和理性构建防火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意识的自由。”
...
喜欢跟着番茄学物理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跟着番茄学物理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