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来了,主持完了全村的“完丁”大礼,太公便驾鹤西去。刘若林真情流露,在六叔公坟前几度落泪。
春节以后,所有人的生活都归于平静。刘若林的小妹刘思琳考上了高中,读书去了,爸妈也去了隔壁的从化市,因为在那里接了一个小工程,估计要忙上半年。养鸡场也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这晚,洗过澡,正要去鸡场守夜,刘若林的堂二婶过来串门,忙倒了杯茶给她。二婶喝了杯热茶,开始诉起苦来,说自己儿子刘国军初中毕业了,什么事也不干,天天赖在家里睡觉,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又称赞起刘若林起来,说他勤快有头脑。最后,二婶对刘若林说:“小林啊,国军从小就和你玩大,最听你的话,你帮我说说他呗。”
刘若林是刘国军的堂兄,自小就玩在一起,也比较尊重刘若林这位堂兄。刘若林想了一下,爽快地说:“好的,二婶,我今晚就去你家,看看他想搞什么飞机!”
拍开二婶的家门,刘国军热情地招待林喝茶。刘若林问了一下他的情况。原来,这个刘国军初中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而且啥事也不干,每天的任务就是睡觉吃饭,吃饭睡觉,。一如读书人的清高看法:务农是不可能务农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务家的。
难怪许多家长嘀咕,娃子不能读太多书,否则不事生产,村里十几个读完书的年轻人,有事干没事干的,统统不学犁耙,不干农活,直想把农民伯伯赖于生存的绝活弄失传,这还了得。
刘若林劝他去省城碰碰运气。
刘国军叹了口气道:“去过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家里也没多少钱,我在省城呆不住呀。”
刘若林无奈道:“你这小子,真是太过分了;父母干完活回来,已经够辛苦了,还要做饭给你吃,你好意思吗?”
刘国军被说得低下头:“晚上不愿睡,白天不愿醒,真的不想干任何事。你不觉得吗?农村人一年到尾忙来忙去,还是那样的穷,一点意义都没有!”
刘若林很无语道:“若没有他们辛勤劳动,你吃得东西哪里来,你读书的钱哪里来?真是岂有此理!”
刘国军点着一支烟,吸一口道:“其实你想过没有,千百年来,农民已开始勤奋努力,经过这么多代人的艰苦奋斗,为什么到了今天,他们的后代,也就是我们,依然是那么贫穷,仍是劳劳碌碌,为着生活而生活呢?”
刘若林道:“……”
刘国军得意一笑:“因为农民永远是社会的最底层,物质生活最差,工作最艰苦,居住条件最差,精神享受最少,;声色犬马,永远属于官僚阶级和商人。所以,我不甘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种田种地,无论我多么勤奋,绝没可能大富大贵。这是一眼能望得到尽头的劳作,我现在去努力奋斗,又有什么意义?”
刘若林一阵牙痛:“你天天睡觉,就是想这些问题?”
刘国军道:“我说得不对?”
刘若林呼吸了一口气道:“做官和商人不一定有你想象中那么好,李白和陶渊明,一个饱览天下美景,一个归隐山林,不一样悠然自得?”
刘国军并不认同道:“如果李白是农民,他可以游历天下?如果陶渊明甘心做国家政权统治下的农民,他就不会写出《世外桃园》一文了。还有一点不要忘了,陶渊明他老人家不做官后是什么结果呢?‘一朝辞史归,清贫略难俦’!到没饭吃了才知道做官的好!”
刘若林为之气结:“你讲来讲去,就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刘国军笑道:“要不,你指条路给我走。”
指路?刘若林想到刘皓,灵光一闪:“去当兵,听说现在当兵有工资发的,比去打工的工资还高!而且,还可以玩枪,你小时候不是很喜欢玩枪吗?”
刘国军有点意动:“真的?”
刘若林眼珠一转:“对,你玩气枪是我们村最准的,现在国家禁止我们用气枪打鸟了,去到部队,你就可以真枪实弹地干,多爽?”
刘国军心动了:“很快就了夏季征兵了,到时候我去试试!”
刘若林拍了拍他肩膀:“哥看好你,我觉得你会是我们凤凰村的第一位将军,也是我们东江县的有史以来第一位将军。”
从刘国军家里出来,刘若林直接去了南村的养鸡场。今晚和刘国军讨论的问题过于沉重,也不是刘若林这个层次能解决的,甚至连向上层反映的资格都不够。刘若林不得不承认的是,堂弟有些话是讲得很有道理。但刘若林相信,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大唐帝国一定会有贤能者能解决农民贫困的问题,带领全国的老百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养鸡场的住宿条件很简陋,只有一床一桌一凳一盏灯,但很清静,非常适合刘若林看书和研究古书上的东西。刘若林把《大秦帝经》中的古书药方背了一遍,还是没有睡意。不自觉地,刘若林想起了村西尾那对可怜的母女。不知村花这些天怎么样,那好色的公公还会骚扰她吗?想到那晚无意看到许佳欣那完美的胴体,刘若林全身一阵燥热,口干舌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