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站在村口巨石上,智能扩音器将他的声音传遍山谷:"我们不要被改造!我们要做科技的主人,不是奴隶!"
李大爷颤巍巍举起旱烟袋,烟圈在半空凝成甲骨文的"家"字。老会计掏出算盘,智能芯片与木珠相击,迸出《周易》的卦象。刘瘸子突然跳上石碾,智能假肢踏出安塞腰鼓的节奏。
"且慢!"苍老的声音从云端传来。开发商的全息投影中,走出位白发老者——竟是二十年前离开茅山涡村的考古学家。
"我在三星堆找到块玉琮,"他展开虚拟影像,上面刻着与老槐树年轮同频的密码,"你们的祖先,早在一千年前就刻下了智能算法!"
全场寂静中,小张支书的智能手环突然接收到神秘信号。他颤抖着点开,是段残缺的村志视频:光绪年间,茅山涡村用日晷改造水车,用候鸟迁徙规律培育作物,用星象占卜丰年。
"我们不是要拒绝科技,"小李的声音带着哽咽,"是要找回属于中国人的智慧基因!"
半年后,茅山涡村的智能系统全面升级。全息导游在介绍智能温室时,会突然切换成老农讲解二十四节气;医疗手环检测到老人独处,会自动播放留声机里的秦腔;诚信书屋的智能推荐系统,会优先推送与读者八字相合的古籍。
村口老槐树下,李大爷教小孙子用甲骨文在智能平板上作画。当孩子用触控笔画出第一只"电子羊",老槐树突然落下片新叶——叶脉间,竟藏着微小的集成电路。
小张支书在村志新篇写下:"科技不是西西弗斯的巨石,而是女娲补天的五色石。我们站在传统与未来的裂谷,终要架起属于自己的桥。"
远处山巅,智能气象站与古观星台遥遥相望。数据流与星汉在夜空中交织,仿佛千年前的燧人氏,正与当代的程序员隔空击掌。
喜欢山外吹来的风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山外吹来的风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