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卓西度微笑着说。
就在这时,韦国强匆匆推门而入:"老卓,出事了!"
他手里拿着一份刚出版的《华尔街日报》,头版赫然印着摩托罗拉与日本尼康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标题是《美日巨头联手,欲垄断下一代光刻机市场》。
卓西度快速浏览了报道,脸色逐渐阴沉。文章引述摩托罗拉法务总监卡尔松的话:"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只能通过收购获取二手技术...我们与尼康的合作将确保西方在半导体设备领域保持至少十年领先优势。"
"这个卡尔松,"韦国强愤愤地说,"明显是针对我们!"
苏晚晴接过报纸,仔细阅读技术细节部分:"他们在加速极紫外技术的研发...这比我们的计划提前了至少两年。"
卓西度走到窗前,沉默了片刻,突然转身:"改变计划,我们也要提前。晚晴,我要你在一年内拿出深紫外样机,三年内突破极紫外技术。"
"这不可能!"苏晚晴脱口而出,"光是光学镜片的加工就需要..."
"追加投资,"卓西度打断她,"要多少钱都给,要什么人我都去挖。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赶在他们前面!"
苏晚晴第一次见到卓西度如此强硬甚至有些专横的一面。她皱起眉头:"西度,科学研究有它的规律,不是光靠钱和决心就能..."
"在中国科技史上,"卓西度声音低沉,"有多少次我们因为'不可能'三个字而放弃,最终处处受制于人?这次不一样,我们必须赢!"
会议室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韦国强识趣地退到一旁,而苏晚晴则站得笔直,眼中闪烁着倔强的光芒。
"如果你要的只是一个盲目执行命令的技术主管,"她一字一句地说,"那么你找错人了。科学需要实事求是,不是豪言壮语。"
卓西度愣住了。没有人敢这样当面反驳他,即使是韦国强这样的老友。但苏晚晴眼中的坚定让他意识到,他不能像对待其他员工那样对待她。
沉默在三人之间蔓延。最终,卓西度深吸一口气:"抱歉,我太激动了。晚晴,你说得对,我们应该尊重科学规律。但时间确实紧迫,你有什么建议?"
苏晚晴的表情缓和下来:"我认为应该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深紫外光刻机的国产化进程,另一方面...我建议去请我的博士导师莱特教授出山,他是极紫外光学领域的权威。"
"斯坦福的莱特?"韦国强惊讶地说,"他可是出了名的难请,去年英特尔开价千万美元他都没动心。"
卓西度已经拿起外套:"我明天飞美国。晚晴,你和我一起去。"
三天后,斯坦福大学校园。
莱特教授的办公室堆满了书籍和论文,墙上挂满了各种学术奖项和专利证书。这位六十多岁的光学泰斗有着一头蓬乱的白发和锐利的蓝眼睛。
"晚晴,好久不见。"他拥抱了苏晚晴,然后打量着卓西度,"所以你就是那个让我的得意门生放弃贝尔实验室高薪的中国企业家?"
卓西度不卑不亢地伸出手:"卓西度,很荣幸见到您,教授。"
莱特示意他们坐下,单刀直入:"你们是为极紫外技术来的吧?摩托罗拉和尼康的人上周刚来过。"
苏晚晴点点头:"教授,我们需要您的指导。卓氏已经收购了ASML,有了基础技术储备,但在极紫外领域..."
"你们落后至少五年。"莱特直言不讳,"而且这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极紫外光学涉及量子物理、精密机械、计算机模拟等多个前沿领域。"
卓西度向前倾身:"教授,我明白技术难度。但中国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有成千上万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只缺一个像您这样的引路人。"
莱特笑了笑:"每个来找我的人都这么说。卓先生,告诉我,为什么我要帮一家中国企业?摩托罗拉能给的报酬是你们的三倍。"
"因为科学无国界。"卓西度直视老教授的眼睛,"极紫外技术将改变整个半导体产业,它的价值不应被任何一家公司垄断。我们愿意与全球学术界共享研究成果。"
苏晚晴惊讶地看了卓西度一眼。这与他之前在会议室"不惜一切代价取胜"的态度截然不同。
莱特沉思了片刻,突然问道:"晚晴,你相信这个人吗?"
苏晚晴毫不犹豫地点头:"我相信。"
"好吧,"莱特站起身,"我不会加入任何公司,但我可以担任顾问,每年去中国两次,每次两周。另外,"他指着书架上的一排笔记本,"这些是我三十年的研究心得,晚晴可以带走。就当是给你的结婚礼物。"
苏晚晴的脸顿时红了:"教授!我们不是..."
莱特大笑:"我老了,但眼睛还没花。你们看对方的眼神,跟我当年看我太太时一模一样。"
离开斯坦福时,夕阳将校园染成金色。卓西度和苏晚晴并肩走着,手里提着装满笔记的行李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