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蔂的别名有:
1.蓬蘽:这是蓬蔂的学名,也是其最常见的别名。
2.泼盘:在一些地区蓬蘽被称为泼盘。
3.三月泡:因其在三月左右成熟,故而得名。
4.割田藨:在某些地方,蓬蘽被称为割田藨。
5.野杜利:这是蓬蘽的另一个别名。
6.陵蘽:在《别录》中,蓬蘽被称为陵蘽。
7.阴蘽:同样在《别录》中,蓬蘽也被称为阴蘽。
8.寒藨:《医林纂要》中记载蓬蘽为寒藨。
9.饭消扭:这是蓬蘽在部分地区的俗称。
功效作用
1.补肾固精:蓬蔂具有补肾固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滑精等症状。
2.养肝明目:蓬蔂对肝脏和眼睛有一定的滋养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虚目暗、视物不清等症状。
3.止泻:蓬蔂还具有止泻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等症状。
禁忌
1.孕妇慎用:蓬蔂具有一定的药性,孕妇在使用时应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过量使用:蓬蔂虽然是中药材,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因此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中医药理
1.性味:蓬蔂味甘、酸,性温。
2.归经:蓬蔂归肝、肾经。
3.功效:蓬蔂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等功效。其补肾固精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滋养肝肾来实现的,养肝明目则是因为其对肝脏和眼睛有滋养作用,止泻则是因为其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
在使用蓬蔂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蓬蘽的食用方法》
鲜食
1.直接食用:蓬蘽果实成熟后,可直接采摘食用,口感酸甜可口。
2.清洗后食用:将蓬蘽果实放入清水中浸泡10-15分钟,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可能残留的农药,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即可食用。
加工食用
1.制作果汁:将蓬蘽果实洗净后放入榨汁机中,加入适量的水和蜂蜜,榨出的果汁酸甜可口,营养丰富。
2.制作果酱:把蓬蘽果实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糖和水,小火熬煮至浓稠状,制成的果酱可涂抹在面包、饼干上食用。
3.制作果酒:将蓬蘽果实洗净后放入酒坛中,加入适量的冰糖和白酒,密封浸泡一段时间后,即可制成美味的果酒。
4.制作果冻:把蓬蘽果实洗净后榨汁,与吉利丁片、糖等一起煮制,冷却后放入冰箱冷藏,制成的果冻口感爽滑。
5.泡茶:将蓬蘽的嫩叶洗净后晾干,用开水泡制,可制成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茶饮。
药用食用
蓬蘽全株及根可入药,具有消炎解毒、清热镇惊、活血及祛风湿等功效。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蓬蘽煎汤内服或外用。
《蓬蔂的丹方》
蓬蔂的功效
1.《本草纲目》记载:蓬蘽味酸、咸,性平,无毒,具有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等功效,还可用于治疗暴中风、身热大惊等症状。
2.其他记载:昌容以蓬蔂易颜,说明蓬蔂可能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蓬蔂的食用方法
1.直接食用:蓬蘽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味道酸甜可口。
2.制作果酱或果酒:将蓬蘽的果实洗净后,可用于制作果酱或果酒,以延长其保存时间和增加风味。
蓬蔂的相关方剂
1.丹溪方:用于久咳不止,用五味子五钱,甘草一钱半,五倍子、风化硝各二钱,为末,蜜丸含化。
2.《本草纲目》中的其他方剂:如治阴火动眩晕者,用蓬蘽(炒)、人参、白术、当归、黄耆各二钱,怀熟地二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钱,白汤下。
注意事项
1.蓬蘽虽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使用时应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蓬蘽。
《蓬蘽的种植技术》
选地与整地
1.选地:蓬蘽对土壤要求不高,耐贫瘠,但为了使其更好地开花结果,宜选择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进行种植,可在平地或坡度小的地方栽培,有利于施肥和采收。
2.整地:在种植前,需对土地进行翻耕,深度约为20-30厘米,清除杂草和石块等杂物,然后将土地整平,可根据需要起垄或做畦。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蓬蘽的种子需要在湿沙土中掩埋2-3个月才会陆续萌发。由于种子有坚硬的内果皮和抑制物质,或者种子不成熟等会导致种子休眠,难以萌发,所以采用冷湿和变温方式处理可以缩短种子休眠时间,在4℃冷湿沉积16天后播种,49天后开始陆续萌发。蓬蘽是异花授粉植物,自交不育,不能大面积只种植一种株系,需要通过相连长条交替种植各种株系,经过不同株系相互授粉,有利于整体植株授粉结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