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又称麦冬
功效作用
1.滋阴润肺:麦门冬可用于治疗肺燥干咳、阴虚痨嗽等症状,能够缓解咽干口燥、咳嗽少痰等不适。
2.益胃生津:对于胃阴不足引起的口渴、干呕、食欲不振等症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津液生成,增进食欲。
3.清心除烦:能清心火、安神定心,适用于心烦失眠、心悸等症状,帮助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4.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肠燥便秘,滋润肠道,促进排便。
5.增强免疫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门冬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6.保护心血管:麦门冬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7.抗氧化:其含有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身体对抗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延缓衰老。
8.调节血糖:麦门冬有助于平衡血糖水平,使血糖波动减少,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有一定帮助。
禁忌
1.寒性体质者:麦门冬性微寒,寒性体质者过量使用可能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腹泻或食欲不振。
2.外感风寒患者:若咳嗽由外感风寒引起,不宜使用麦门冬,因其可能抑制阳气的正常运行,进而加重症状。
3.孕妇与儿童:孕妇和儿童对于中药的耐受性较低,使用麦门冬时需格外谨慎。孕妇在孕期应避免过度滋阴导致胎气不不稳;6岁以下儿童因肠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早服用寒性药材可能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
4.脾胃虚寒、湿浊中阻者:此类人群不宜服用麦门冬,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中医药理
1.性味归经:麦门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经、肺经、胃经。
2.功效分类:属于补虚药下分类的补阴药。
3.配伍应用: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如与人参、甘草等搭配组成麦门冬汤,可有效缓解咽干口燥、干咳少痰等症状;与百合、莲子煮粥,能滋阴补虚,适合秋冬季养生。
4.用量用法:一般用量为6-15克,可煎汤内服,或入丸、散、膏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涂或鲜品捣汁搽。
5.使用注意:在使用麦门冬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避免长期过量服用。同时,不同产地和炮制方法的麦门冬在药效上可能存在差异,需注意选择质量可靠的药材。
《麦门冬的食用方法》
直接食用
1.含服:将麦门冬洗净后,直接放入口中含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口干舌燥等症状。
2.嚼食:把麦门冬洗净后,直接嚼食,可品尝其甘苦的味道,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滋补作用。
泡茶饮用
1.麦冬茶:将适量的麦门冬放入杯中,用开水泡开后饮用,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冰糖调味,具有滋阴润肺、清心除烦的功效。
2.麦冬金银花茶:将金银花和麦冬一起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冲泡,放入冰糖搅拌均匀,加盖闷5-10分钟左右,待稍冷却后即可代茶饮用,有很好的养阴滋润、清热降火的功效。
3.石斛麦冬茶:把石斛和麦冬一起放入杯中,加入开水泡开后饮用,可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适合阴虚上火的人群。
煲汤煮粥
1.沙参麦冬汤:将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扁豆、生甘草、桑叶等一起煲汤,有清养肺胃、生津润燥的功效,适用于肺胃阴虚的人群。
2.麦冬沙参扁豆粥:把沙参、麦冬、炒扁豆、山药、粳米等一起煮粥,可起到养阴生津、健脾益胃、清心安神的作用,适合初秋时节食用。
3.玉竹麦冬汤:将玉竹、麦冬、沙参、甘草、猪瘦肉等一起煲汤,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口干、手足易蜕皮的人群。
配伍其他食材
1.二冬海参汤:将海参、猪瘦肉、天冬、麦冬、玉竹等一起煲汤,有润肤止痒、清肺润燥的功效。
2.西洋参麦冬饮:把西洋参片或段或参须与麦冬一起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煮约1小时,饮汁,最后还可将泡水的西洋参直接食用,有滋阴补气、清热生津和降火消暑的功效。
3.麦冬枸杞茶:将枸杞子和麦冬一起放入茶杯中,倒入沸水浸泡后饮用,有养肝明目、降糖缓解多尿的作用,适合糖尿病人群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麦门冬性微寒,脾胃虚寒、痰湿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嗽者禁用。在食用麦门冬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食用方法和用量。
《麦门冬的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1.土壤选择:麦门冬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
2.整地施肥:种植前深翻土壤30-35厘米,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钙镁磷肥10-15千克、尿素8-10千克、硫酸钾12-15千克、土壤调理剂15-20千克作底肥,同时均匀撒入生石灰,每亩34千克,然后在表层铺10-15厘米厚的基质,耙平后作宽0.8-1.0米的畦待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