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秦怀玉提出在胭脂城北边的草原上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游牧军事队伍。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情报的领先地位,还能在必要时迅速采取行动。毕竟,如今自家的全部基业都集中在胭脂城,而那些府兵和自己的手下似乎并不能完全依靠。
读完秦怀玉的信,李三一不禁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善加利用这些土匪确实能够减少许多麻烦事。从秦州各大势力在土匪窝都有分布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土匪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既然秦州如此,其他地方恐怕也相差无几,那么胭脂城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呢?
李三一越想越觉得秦怀玉的远见和卓识确实令人钦佩。他的建议不仅考虑到了当前的实际情况,还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安全。李三一决定仔细斟酌这些提议,并与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商讨,以制定出最合适的策略。
经过长达半个时辰的深思熟虑,李三一最终还是决定采纳秦怀玉的建议,并回复道:
“在胭脂以外建立土匪窝的提议甚佳,可从三个备选地点中择一而用,至于具体人员安排,待后续再行商议。此外,有关游牧军事部署一事,便交由秦怀玉全权统领。”
接着,李三一继续写道:“第二阶段的家兵历练计划,其中十个土匪窝点的相关信息,亦已告知于你。此次剿匪行动,当以解决游牧土匪问题为先,待此问题得以妥善解决之后,方可如上次一般处理战利品。”
最后,李三一在信中注明:“具体的开始时间,届时会另行通知。”
待书信撰写完毕,李三一即刻唤来亲信侍卫,将这封重要的信件火速送往秦怀玉处。
然而,就在刚刚,李三一忽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此前府中从未出现过家兵战死或重伤的情况,但如今既然已经发生,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对这些家兵及其家属进行抚恤,以及如何妥善安排他们的后续生活。
如今朝廷所给予的抚恤,表面上看是二十两银子,再加上些许粮食。除此之外,若有战死者,县衙每月还会发放二百文的安抚金,直至其配偶离世或最小孩子年满十六岁为止。
然而,李三一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在记录时写道:
李府对于所有为府里战死的人,一次性抚恤金五十两,且每月会给予家属一两银子的补贴。如果死者生前的工钱超过二两,那么补贴将会按照其工钱的一半发放。这种补贴会一直持续到配偶去世或者最小孩子十六岁。此外,若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李府将优先考虑录用这些战死人员的家属。
对于在府里身负重伤的人,李府同样给予优厚待遇。一次性抚恤金为三十两,而后续产生的医疗费用则全部由府里的财务承担。同时,每月也会给予一两银子的补贴,若工钱超过二两,同样按照工钱的一半进行补贴。若因伤去世,后续的补贴将按照战死的标准继续发放。而且,一旦有合适的工作岗位,李府也会优先考虑这些重伤者的家属。
如此一来,李府所提供的抚恤标准,名义上比朝廷的高出不止一倍。这样做虽然会增加一些开支,但却能让府里的人感到更加安心,没有后顾之忧。毕竟,不能让那些有功劳的人,在流血之后还要流泪啊!
写好以后,再抄写两份,分别给秦怀玉统领,管家鱼富贵,情报程铁牛。
这一天上午,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卫所代理百户长陆小兵终于回来了,这个消息是石二带来的。
石二:“少爷,陆小兵此次回来并非久留,而是要带着家人一同离开,跟随张易中前往内地州担任百户一职。”
对于这一情况,李三一并没有感到太过意外。毕竟,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们曾与两位宣旨官员一同上路,期间或许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得陆小兵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李三一想了一下道:“陆小兵随礼一百两银子,算是对他的送别之礼,希望他一路顺风。同时,对于其他六十三户中愿意离开的人家,每家也给予十两银子作为路费。而其他选择离开的人,则需要收回之前所发放的奖励、安家费以及所有物资,然后便可自行离去,且以后我的势力用不录用。”
待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石二便返回了卫所。
如今,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卫所的军户数量已经达到了三百户。由于人数过多,为了合理安排,多余的军户都被打发到了马坊镇的封地去了。
三百个军户,组建了两个百户队,石二任卫所副所长,把这批回来的人,愿意留下的,打散进去两个百夫队,在组建两个小旗的亲卫队。李三一不在期间统管所有事宜。
大武六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上午
亲卫队百夫长宇文飞匆匆忙忙地赶来,向李三一禀报:
“少爷,刚刚接到监视人的紧急消息,鱼河堡靠近胭脂方向的那个小土匪窝,似乎有逃跑的迹象。”
李三一闻言,脸色一沉,骂道:“他NN的,这群土匪真是狡猾,到嘴的鸭子竟然还想飞!立刻传令董全勇,率领两个百夫队前去围剿,绝不能让他们逃走一个!记住,不要俘虏,直接格杀勿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