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也正有此意。等我把店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后,立刻动身前往汉州。估计等我回来的时候,都已经过了元正节了。”
“我给父母带了些礼物,你也顺便帮我带过去吧。我已经和护院他们打过招呼了,你再带上两名护卫一起,这样路上会安全些。记住,千万不要在晚上赶路,以免发生意外。”冯白九仔细地叮嘱着。
“现在外面不太平,要是路上碰上商队,打个伙也行,慢点不要紧,安全为主。”
“好的,我明白了。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耽搁时间了,这就动身出发。”冯白七爽快地应道,随即站起身来,准备告辞离去。
然而,管家并不知晓的是,家主冯白九不仅给父母准备了礼物,还将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写在了几封信里,一同交给了冯白七,让他转交给自己的兄弟们。
当管家按照家主的指示,将这个决定写成布告,并张贴在家族的布告栏上时,整个家族都为之轰动。
这一消息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各种猜测和质疑声此起彼伏。
如果李三一看到这一幕,恐怕会惊讶得合不拢嘴。因为他会发现,这个场面丝毫不亚于前世那场着名的“包产到户”所引发的轰动和热烈讨论。
“九叔,这是真的吗?”一个看上去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满脸狐疑地问道,似乎对眼前的事情难以置信。
冯白九见状,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当然是真的啦,你这小子难道没看到这上面有家主的私印吗?学堂的先生可没白教你啊!”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让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九弟,这么说来,男爵府那份奖励我们拿了,家族还会再给我们一份咯?”一旁的另一个人兴奋地插话道。
“六哥说得没错。”冯白九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道。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显然对这个结果也感到十分满意。毕竟都是本家,叔伯兄弟之间,和和气气地说话,事情自然会好办许多。
这时,人群中又有人开口问道:“老九啊,你给咱盘算一下,我们家可是有十九口人呢,还有三个儿子和五个孙子。这要怎么分家才合适呢?”
冯白九听完之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稍微思考了片刻。他的眉头微皱,似乎在权衡利弊,然后有些为难地开口说道:“三叔啊,这分家的事情,我实在是不好插手啊。毕竟这是你们一家人的事情,我一个外人,怎么能随便乱说话呢?您还是回家和我那几个兄弟侄子们一起好好商量商量吧。俗话说得好,清官还难断家务事呢!所以您就多担待一些啦!”
他的话语虽然说得很委婉,但其中的意思却很明确,就是他不想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去。毕竟这种家庭内部的事情,往往非常复杂,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矛盾和纠纷。
三叔听了冯白九的话,也觉得有些道理,于是点了点头说道:“行,你说的对,我这就回去跟他们商量商量。”
这时,旁边的一个人突然插嘴问道:“管家哥,这工具要是都分了,可不够用啊?”
管家笑了笑,回答道:“这个嘛,等大家都分好家了,每家把需要的工具都报上来,不够的话就再去买呗,多大点事儿啊!”
听到管家这么说,那人也笑了起来,说道:“嘿嘿,还是家族大气啊!”
“那这分家,我们住哪里呢?”有人忧心忡忡地问道。
“这有啥好担心的呢?”冯白九笑着回答道,“家族里还有一些空地,等大家都分好家之后,我们统计一下还缺多少房子,然后在元正前就先规划好,把材料都准备好。等到过完元正,开春前的农闲时节,就可以动工建设啦!这盖房子的钱呢,家族会出的,不过就是有个先后顺序而已。”
“哦,那就好,等等也不费事,反正我们现在都有地方住。”那人听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还是家族考虑得周到啊!”另一个人感叹道。
……
就这样,冯白九在布告栏前,耐心地给大部分人解释着分家的相关事宜。冯氏家族人口众多,足有两三百口人,这个走了,那个又来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大家问的问题其实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关于分家后住哪里、钱怎么出、什么时候动工等等,但总有后来的人不太清楚情况。
冯白九深知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绝对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着,直到每个人都明白为止。虽然这样不停地说话让他口干舌燥,但当他看到冯氏家族的人们因为了解了情况而安心时,他的心里就像有一团火在燃烧,充满了激情和热血。
终于,最后一个本家也满意地离开了,冯白九这才如释重负地回到自己的小院里,好好地休息一下。
回到小院后,一家人都在等待着,气氛有些凝重。虽然对外人解释这件事还算容易,但轮到自己家里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如何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持小家族的稳定性,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