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两边的田埂上,许安见缝插针地种上了几排高粱。
这些高粱长得并不算茂盛,最终收获也不多,大约只有五六十斤。
虽然数量不多,但许安还是将所有的高粱杆子都收回了家。
二妞在全柱婶的悉心指导下,巧妙地用这些高粱杆编织了两个用来盛放馒头和青菜的筐子。
她的手艺不错,筐子编得既结实又实用。
此外,二妞还做了四五个大小不一的盖帘,用来遮挡灰尘,还有一些扫地用的小扫帚。
看二妞做起来那么轻松,许安也想试试,于是他动手绑了一个小扫帚。
虽然是第一次尝试,绑出来的样子有些丑,好歹也能凑合着用。
二妞搬回来的第一天,就在院墙下方精心布置了一片蔬菜园。
她在墙边撒下了一圈丝瓜、苦瓜、葫芦和芸豆等各类种子。
尽管此时已不太适合种植这些蔬菜,但她凭借耐心和细心照料,让这些植物奇迹般地茁壮成长。
最终这些蔬菜藤蔓爬满了墙面,结出了不少果实,给院子增添了几分生机。
除此之外,后院还有两分左右的土地也被二妞充分利用起来,种上了各种应季的蔬菜。
等到收获季节,她和许安两个人面对着满满当当的新鲜蔬菜都有些吃不完。
为了让这些宝贵的食材不浪费,二妞试着先腌制了一点菜尝尝味道,发现这种做法保留了蔬菜独特的风味,口感也很好。
于是她决定将吃不完的一部分蔬菜制成咸菜保存起来,而另外一部分则切成薄片,在院子里晒成菜干,准备留到冬天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再慢慢享用。
每当看到这一幕时,许安都会感到一种满足与幸福:
即使生活再简朴,只要用心去经营,总能过得有滋有味。
有葫芦或者丝瓜没来得及摘变得太老了的,就让它们自然地在秧子上挂着,慢慢地成为来年的种子。
那些老去的葫芦和丝瓜随着时间流逝变得越来越坚硬、干燥,等到最后拔秧时再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藤蔓上摘下来,做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瓢或者用作刷碗的工具。
这些自制的小物件不仅实用性强,而且满是田园生活的乐趣。
紧靠着院子围墙一侧搭起了一个小巧而温馨的鸡窝。
里面养着几只半大的小鸡仔儿,个个体态丰盈,毛羽光滑,看起来十分健康。
每次提到这些宝贝,全柱婶总是笑眯眯地说:
“再过一个月,这小家伙们就可以开始下蛋啦!”
对于这句话,二妞听进心里去了。
自从有了这几只小生命以后,她每天起早贪黑地给它们准备食物,喂食、换水,每一个细节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这些可爱的生命能尽快产出美味可口的鸡蛋来丰富家里的餐桌。
离院门口不远的地方安置着老白的住所。
说来也奇怪,明明是一身乌漆墨黑的狗狗,二妞偏偏坚持要叫它“老白”。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只全身黑得发亮的犬类,那毛色油亮如缎,仿佛是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
看来,在这个温暖的家里,即便是最不起眼的生命也得到了最好的爱护。
以上所描述的一切,其实都是这两个孩子按照记忆中母亲生前的做法,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慢慢摸索出来的。
再加上隔壁邻居全柱婶不时给予的帮助与指导,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生活技能。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两颗幼小心灵中对家庭的责任感逐渐增强的同时,也让这里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父亲许周每次回来,总是第一个抢着去干活,无论是田里的农活还是家里的杂事,他都揽在自己身上。
那双曾经粗糙的手如今更加斑驳,但握起工具时却格外有力。
仿佛是在用行动告诉家人,他会尽己所能去呵护和照顾他们。
特别是对于两个孩子,每当看到许安和二妞稚嫩的面孔时,许周眼底总会泛起一股温情,似乎是在弥补曾经的遗憾与不足。
而许安也不甘落后,在家中扮演起了小小顶梁柱的角色。
每次上山打猎前,他都会再三嘱咐妹妹留在家里等他回来,并且拜托邻近的好心邻居暂时帮忙照看。
虽然年纪尚小,可这小子骨子里流淌着勇敢者的血液,一有空闲便钻入深山密林中追寻猎物。
而在这一切背后,则是父亲默默地关注和支持——每隔一会儿就会放下手中正在忙碌的事,走到院门外眺望儿子远去的方向,心中祈祷他能平安无恙地归来。
有时甚至还会特意跑来家中,确保二妞一个人在家里安全,偶尔给她讲讲故事,让这个小女孩不再感到孤单。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解人意的朋友。
村子里总有那么一两位好事之徒对这对勤劳而和睦的家庭表示不满,其中尤以许杨氏为最甚。
作为一位长舌妇人,她总喜欢在众人面前编排是非黑白,特别是在茶余饭后的时间里散布各种关于许安一家不实的消息,试图挑拨离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