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袁术,已经在江夏安定下来。他按照在庐江、汝南实施的政策,在江夏大力推行改革。他整顿吏治,选拔贤能,罢免了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有操守的人才,使得江夏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他还重视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放农具和种子,使得江夏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同时,他加强军事训练,扩充军队,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经过一番努力,他彻底巩固了自己在江夏的势力,成为了当地的实际掌控者。
他得知灵帝的任命后,心中也是一阵悸动。他深知中平五年的灵帝大限将至,洛阳即将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已经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各地豪强并起,黄巾余党仍在四处活动,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朝堂之上,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矛盾日益尖锐,汉室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他仿佛已经看到,屹立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将渐渐倒塌,直至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自己,即将踏入这个权力的漩涡中心,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于是,袁术开始安排后续事宜。他将李通、吕范等人召集到一起,神色严肃地说道:“如今陛下有旨,命我进京。江夏乃我根基所在,不可有失。李通,你为人忠诚,且有勇有谋,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深得将士们的爱戴。我命你留守江夏,负责此地的军务。你要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力,确保江夏的安全。”
李通单膝跪地,大声说道:“谨遵将军之令,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守护好江夏。若有敌军来犯,我李通定当拼死抵抗,绝不退缩。”
袁术又看向吕范,说道:“吕范,你则协助李通,处理好地方事务,安抚百姓。如今百姓生活困苦,我们要关心他们的疾苦,减轻他们的赋税,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只有百姓安定了,我们的根基才能稳固。”
吕范拱手道:“将军放心,我定会尽心尽力,协助李通将军,让江夏百姓过上好日子。”
袁术又转向程昱和张昭,说道:“程昱、张昭,汝南、庐江、江夏等地的大小事务,就拜托你们二人共同打理。你们要广纳贤才,发展民生,为我军提供充足的粮草和兵力支持。如今天下大乱,正是用人之际,我们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共同成就大业。”
程昱和张昭拱手道:“我等必不负将军所托。我们会在各地张贴告示,招揽贤才,同时加强农业生产,储备粮草,为将军的大业做好后盾。”
安排好一切后,袁术便带着颜良、文丑、赵云、乐进、典韦等一众猛将,率领两万精兵,浩浩荡荡地向洛阳进发。一路上,军旗飘扬,猎猎作响,士兵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他们身着铠甲,手持兵器,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颜良、文丑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前列,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赵云则身姿矫健,眼神坚定,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危险。乐进和典韦跟在袁术身边,他们身材魁梧,满脸横肉,一看就是勇猛无比的猛将,对袁术忠心耿耿。
当袁术的大军临行前,程昱突然想起一个人,他对袁术说道:“将军,颍川有一奇士,名叫戏志才。此人智谋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天下局势有着深刻的见解。若能得他相助,将军大业可成。”
袁术听后,心中一动,他向来求贤若渴,对于程昱推荐的人才,自然不会放过。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这个乱世之中,只有拥有众多贤才的辅佐,才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拜访戏志才。
戏志才,此时正隐居在颍川的一处幽静之地。这里青山环绕,绿树成荫,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溪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花香。戏志才虽身处山林,但他每天都会阅读各种书籍,关注着天下局势的变化。他通过与外界的往来,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心中也在暗暗寻找着一位能够拯救天下苍生的明主。他听闻袁术前来拜访,心中也是好奇不已,他想看看这位被程昱如此推崇的将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袁术带着典韦等人,来到了戏志才的住处。只见这里环境清幽,与外面的乱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袁术整理了一下衣冠,上前叩门。
门开了,一个面容清秀的男子出现在门口,他正是戏志才。他身着一袭素袍,头戴纶巾,眼神中透着一股睿智和深邃。袁术连忙拱手道:“在下袁术,久闻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访,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戏志才微微一笑,说道:“袁将军客气了,请进。”
众人走进屋内,分宾主落座。屋内布置简洁,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字画,案几上摆满了书籍。袁术开门见山地说道:“先生,如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黄巾之乱虽已平息,但余党仍在四处活动,百姓生活困苦。朝堂之上,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袁术有心匡扶汉室,平定天下,却深感力不从心。听闻先生智谋过人,特来恳请先生出山相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