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二望一,有时候遐想一下,人之常情。
这一点,何敬之也没能例外。
所以听着梅坚毅这一番话,尽管他清楚,这小子目的不纯,但一时间心跳还是不由得加速起来。
要是地方上的大员都支持自己……
稍倾,何敬之摆手笑道:“梅军长过誉了,都是些虚名,不值一提。”
话音落下,敲门声也响了起来。
而后,秦晔推门走了进来。
“军座,杨督军求见。”
“说我有公务,让他等着。”
梅坚毅决定晾一晾杨革非,一个小时起步。
现在的司令部里,有不少晋绥军旧人。
人多眼杂,所以根本没什么秘密可言。
而晾杨革非这么长时间,算是一个极为明确的信号。
梅坚毅想看看,自己给出信号之后,还有哪些人往杨革非身边凑。
旧派系清洗这种事儿,当然是宁杀错不放过。
只要稳住许君恩王秉道这样的领兵将领,其他的都不重要。
所以就晋阳城里来说,但凡是认不清形势,或者是不转变思想的,都要逐步清理出去。
“是。”
秦晔转身离开,梅坚毅又无缝衔接刚才的话题:“部长,我说的可都是心里话啊。”
“心领了。”
何敬之呵呵笑着,神态愈发的放松了起来。
梅坚毅别有目的不假。
但和这种地方诸侯打好关系,对他有利无弊。
所谓的影响力,说穿了就是私人关系。
说不定某些关键时候,真的能助他一臂之力!
所以,当梅坚毅再提第三集团军军费的事情,何敬之的态度就明显的松动了。
没给准信儿,只说尽力促成。
如此谈了半个小时,梅坚毅把人送出门,又回到办公室待了半个小时,这才让秦晔通知杨革非。
杨革非进门,倒是没有像梅坚毅以为的那样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
语气也很平静:“梅长官,今天的报纸您看了吗?”
“看了,竟然敢非议川公,简直无法无天,所以我已经让人去抄报社问罪。”
说着,梅坚毅抬手看了一眼时间:“应该已经完事儿了。”
杨革非:“……”
无语着,他又有些庆幸刚才自己冷静了下来。
要是进门就兴师问罪的架势,怕是要难堪的。
“杨督军你来的正好。”
“我不清楚川公在的时候,咱们晋省几家报社是什么规矩。”
“不过,以后必须加一条,那就是要推行新闻审查制度。”
“只要是关于军政的新闻文章,不管大小,能不能见报都要得到政府审批。”
“外地报纸入晋,也要遵循此例。”
梅坚毅语气很严肃,也不给杨革非开口的机会。
“报纸是舆论喉舌,引导舆论风向。”
“这种事情,绝不能简单的掌握在几个笔杆子手里。”
“就像这次关于川公的事情,搞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管理好。”
“杨督军你能者多劳,接下来你要牵头,把审查制度搞起来。”
“十七军情报处长戴雨农,对这事儿研究,我让他协助你。”
杨革非万万没想到,梅坚毅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有些震惊的看着梅坚毅,稍倾才急忙说道:“梅长官,搞审查制度怕是不合适吧?”
“各地都没有先例,咱们冒然搞起来,怕是要犯众怒的。”
“一旦消息传出去,只怕舆论……”
“所以才更要推行审查制度,只有掌握了舆论,才不用担心舆论。”
梅坚毅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起身道:“杨督军你放心大胆的做,出了事儿,我兜着。”
杨革非一时气结。
你兜着?
那干嘛还要我牵头?!
“我约了次陇先生,一道去和东瀛人谈判,时间差不多了。”
“要是没别的事儿,我先走一步。”
说着话,梅坚毅已经绕出了办公桌。
秦晔也眼疾手快,摘下了挂在衣架上的军帽,快步去开了门。
看着两人就这么出了办公室,杨革非嘴角抽了抽,重重的叹了口气。
晋省,彻底变天了……
关于陈柏川出卖晋省利益的新闻,当然是梅坚毅让戴雨农做的安排。
砸报社,也是计划之中的行动。
目的有二。
第一,展现自己是如何维护陈柏川的声誉,借此收割陈柏川旧部好感。
第二,为推行新闻审查铺路。
他不清楚别人清不清楚,掌控舆论喉舌的重要性。
总之他是清楚的。
接下来自己能不能把晋省经营成铁板一块,这一点极为重要。
所以不但要搞审查制度,回头还要新建一家大型报社,和一家广播电台。
再豢养一群唯命是从的笔杆子。
以后无论干什么事儿,都是舆论先行。
舆论到位,事半功倍。
至于和东瀛人约好谈判,也确有其事。
套路他也算计好了。
搞增资扩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