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如炬,迅速扫视战场,心中有了决断。
瞅准匈奴骑兵阵脚稍乱的时机,徐晃猛地将手中开山大斧一挥,高声喊道:
“兄弟们,撤!”
三十精锐骑兵听闻号令,迅速且有序地聚拢在他身边。
他们一边奋力抵挡着匈奴骑兵的进攻,一边缓缓向后撤退。
撤退途中,徐晃命人点燃了抢夺来的匈奴粮草。
瞬间,熊熊大火冲天而起,粮草堆成了一片火海,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浓郁的麦香与焦糊之气混杂在一起,扑面而来,令人闻之揪心。
匈奴人见粮食起火,顿时慌乱起来。
这些粮食可是他们辛苦劫掠而来,是他们在草原上生存的重要物资。
他们纷纷舍弃追击,不顾一切地冲向燃烧的粮草。
试图将火扑灭,拯救那些即将化为灰烬的口粮。
一时间,匈奴阵营中乱作一团,呼喊声、救火声此起彼伏。
呼厨泉气得暴跳如雷,挥舞着长刀,大声咆哮:
“绝不能放过此獠!都给我追,先别管粮食!”
徐晃竟敢在匈奴面前如此嚣张,劫掠粮队又全身而退,实在是对呼厨泉的奇耻大辱。
必须将其斩杀,方能消他心头之恨。
有匈奴士兵面露犹豫,指着燃烧的粮草问道:“粮食怎么办?”
呼厨泉怒目而视,恶狠狠地道:
“有汉人的地方,就有我匈奴人的口粮!先把这些汉人解决了,何愁没有粮食!”
说罢,他一马当先,率领着骑兵朝着徐晃撤退的方向追去。
匈奴骑兵凭借着马匹的优势,在草原上疾驰如飞,紧紧咬住汉人的尾巴。
徐晃清楚匈奴骑兵的厉害,丝毫不敢懈怠,拼命催促着士兵赶路。
一路上,他们马不停蹄,人困马乏。
但为了摆脱匈奴的追击,众人都强撑着疲惫的身体,咬牙坚持。
待汉军疲惫不堪,脚步渐渐沉重之时,呼厨泉眼中闪过一丝残忍的光芒。
他看准时机,猛地一挥手中的令旗,大声下令:“突击!”
匈奴骑兵们听闻号令,如饥饿的恶狼般冲向汉军。
他们挥舞着兵器,口中发出阵阵狼嚎般的叫声,杀得汉军鬼哭狼嚎。
汉军士兵们虽奋力抵抗,但因体力不支,渐渐陷入了绝境。
徐晃心急如焚,发现前方是河东卫氏镇守的安邑。
他已别无选择,只能率领残军朝着安邑奔去。
安邑城高大坚固,城门紧闭。
徐晃来到城下,大声呼喊:
“我乃河东义军徐晃,被匈奴追杀至此,恳请开门相助!”
城上的卫凯低头一看,见徐晃等人狼狈不堪,身后匈奴骑兵气势汹汹,心中暗自思忖。
匈奴残暴,若不开门,徐晃等人必将葬身匈奴之手。
但若开门,又恐得罪匈奴,违背之前与匈奴的约定。
犹豫片刻后,卫凯念及同是汉人,且徐晃英勇抗敌,最终还是下令打开城门。
徐晃心中一喜,赶忙率领士兵冲进城中。
呼厨泉追到城下,见城门紧闭,气得暴跳如雷:
“卫凯,你竟敢打开城门,忘记了我们的约定了吗?”
卫凯面色平静,对着城下的呼厨泉拱手道:“左贤王自重。”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虽面对匈奴的威胁,却毫无惧色。
呼厨泉哪肯罢休,破口大骂:“我重你母!”脸上青筋暴起,一副要吃人的模样。
卫凯依旧镇定自若,缓缓道:“温侯要来河东了。”
呼厨泉先是一愣,随即破口大骂:“我温你爹!”
但骂完之后,他身旁的一名汉人谋士赶忙凑到他耳边,小声提醒道:
“左贤王,温侯,就是飞将吕布。”
呼厨泉心脏猛地一阵震颤,吕布之名,如雷贯耳,其勇猛善战,威震天下。
若吕布真的来到河东,以他的实力,匈奴很可能遭遇危机。
呼厨泉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一刀砍了谋士,咬着牙道:
“不早说!”
呼厨泉杀了人,恶狠狠地盯着紧闭的城门。
城中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守军们严阵以待,手中紧握兵器,汗水从额头不断渗出,滴落在冰冷的城墙上。
协助守城的百姓们满脸惊恐,眼中满是对匈奴残暴的担忧。
卫凯深吸一口气,转身对着身旁的将领们道:
“诸位,如今匈奴大军压境,我等虽据城而守,但终非长久之计。”
“为了河东百姓,为了一方安宁,我欲与呼厨泉谈判。”
“若能说服他退兵,可解我安邑之危。”
将领们听闻,纷纷面露担忧之色。
其中一位年长的将领上前一步,拱手道:
“卫公,呼厨泉残暴凶狠,反复无常,此番前来,定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与他谈判,怕是凶多吉少,还望卫公三思啊!”
卫凯微微摇头,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然:
“我又何尝不知其中凶险,但身为河东卫氏之后,守护一方百姓,乃我毕生之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