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已渐渐泛白,黎明的曙光悄然穿透云层,洒向大地。
吕布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意识到一夜已经过去。
他起身,伸了个懒腰,对郭嘉道:
“奉孝,今日这番长谈,让我受益匪浅。”
“天色已亮,你我暂且休息,日后再议。”
郭嘉微微点头,眼中虽有疲惫之色,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吕布回到卧房,刚躺下不久,便陷入了迷迷糊糊的浅睡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轻柔的脚步声,睡眼惺忪地问道:“谁?”
“是我。”一个温柔的声音传来。
吕布定睛一看,原来是妻子严茹。
严茹身着素净的衣衫,面容姣好,眼神中透着关切。
“夫人,有何要事?”吕布坐起身来,问道。
“李儒前来宣旨。”严茹轻声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李儒身为董卓的首席谋士,此时前来宣旨,必定事关重大。
吕布立刻清醒过来,迅速起身。
严茹赶忙上前,悉心服侍吕布穿戴整齐。
看着身着战甲的吕布,严茹眼中满是爱意与骄傲:
“夫君器宇轩昂,真大丈夫也。”
吕布微微一笑,拍了拍严茹的手:
“夫人过奖了,只是李儒明知我昨夜喝了酒,还来这么早,真是不解风情。”
吕布一边说着,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衣甲,眼神中透着一丝不满。
“肯定是大事。”严茹提醒道,“夫君,可要小心应对。”
“放心吧,夫人。我心中有数。”吕布自信道。
身处乱世之中,他历经无数风浪,早已练就了一身应对危机的本领。
吕布猜测,此番李儒前来,很可能是汝南袁氏向董卓施压了。
袁绍之死,必定让袁氏家族大为震怒,他们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袁隗作为当朝太傅,动作如此之快,也在吕布的预料之中。
吕布穿戴齐整,大步迈向书房,氛围静谧得有些压抑。
李儒身着一袭黑色长袍,静静地站在那里,神色冷峻。
见吕布进来,李儒微微起身,简单施了一礼。
吕布直视李儒,开门见山地问道:
“文优,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李儒微微抬头,目光与吕布对视,正色道:
“匈奴劫掠河东,烧杀抢掠,为所欲为。”
“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决定派将军出征,平定匈奴之乱。”
吕布声音坚定,透着一股无畏的气势:
“既如此,吕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朝廷所托。”
李儒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
“将军英勇,必能旗开得胜。董公与朝廷,都对将军寄予厚望。”
吕布微微一笑,道:
“既蒙朝廷和董公信任,吕某定当尽快筹备,不日便出征,以解河东百姓之困。”
李儒不疾不徐,沉声道:
“将军尽快准备,早日出征。继续留在京师,必会引发血雨腥风。”
“汝南袁氏,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袁绍虽死,然其家族在朝堂的势力盘根错节,岂是轻易便能撼动?”
“董公此番派将军出征匈奴,实乃给将军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吕布紧了紧手中的双拳,抱拳行礼,声音铿锵有力:
“遵命!吕某定当奋勇杀敌,以报董公与朝廷之恩。”
李儒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将军此番出征,责任重大,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董公对将军寄予厚望,望将军莫要辜负。”
李儒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
吕布目光坦然,直视李儒,大声道:
“文优,吕某磊磊落落,既然答应出征,便会全力以赴,绝无半分异心。”
“若有违背,天地共诛!”
李儒盯着吕布看了片刻,见他神色诚恳,语气坚决,心中的疑虑稍稍减轻。
他微微颔首,正色道:“如此甚好,将军好自为之。”
说罢,李儒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毅然离开了书房。
吕布望着李儒离去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如此一来,自己离开京师,竟是名正言顺了。
原本他便在与郭嘉的谋划中,有离开京师、前往并州发展势力的打算。
如今出征匈奴的旨意,恰好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既可以避开汝南袁氏在京师的明枪暗箭,又能在战场上大展身手。
逐步积累战功与威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吕布出身寒门,即便如今已成为一方诸侯,手握重兵。
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浩瀚神州中奋力闪耀。
但其内心深处,对征战的渴望与执着,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吕布深知,自己与世家高门的子弟有着天壤之别。
世家子弟,凭借着祖先数代积累的深厚底蕴。
只需在关键时刻振臂一呼,便能应者云集,无数人甘愿追随其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