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城外的平原,血腥味和泥土的腥气混合在一起,在春日的暖阳下蒸腾,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气味。
战争已经结束,但战争的痕迹却如烙印般刻在这片土地上。折断的旗枪、破碎的甲片、无主的战马,还有一具具尚未来得及收敛的尸体,无声地诉说着昨日的惨烈。
数万名徐州军俘虏被缴了兵械,如同被拔了牙的老虎,垂头丧气地被圈禁在一片开阔地上。他们的眼神空洞、麻木,偶尔有人抬起头,看向不远处那些正在被同袍挖掘的巨大土坑,脸上便会浮现出更深的绝望。
李嗣业骑在神骏的战马之上,冷冷地看着这一切。他的陌刀已经入鞘,但身上那股从尸山血海中磨砺出的煞气,却比出鞘的刀锋更加逼人。
两名身材高大的陌刀队士兵,将王建成押解到了他的马前。
“跪下!”一名士兵重重地按在他的肩膀上。
王建成双腿一软,跪倒在地。他身上那件曾象征着荣耀与地位的华丽帅铠,早已被剥去,只剩下一件被血污和泥土弄得看不出原色的单薄内衬。
往日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此刻已然散乱,几缕混着泥的头发黏在脸颊上,衬得他那张脸,灰败得如同一张死人的面具。
李嗣业低头俯视着他,马蹄在原地不安地刨着土。
“王建成,”李嗣业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进在场每个人的耳朵里,“本将听闻,你治军严谨,为人谨慎,在徐州军中也算一员宿将。可惜了。”
他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可惜你跟了一个草包当主子。祁振那等货色,眼高于顶,腹中空空,靠着祖上荫庇窃居高位,你竟也心甘情愿为他卖命,岂不可笑?”
王建成跪在地上,一动不动,仿佛一尊没有生命的石像。
李嗣业似乎也不需要他的回答,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你的小心谨慎,在本将看来,不过是胆小如鼠的托辞。若有半分魄力,也不至于连与我军正面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便全军崩溃。数万大军,一战未打,便沦为阶下之囚,你这个主帅,当记首功啊。”
这番话,句句诛心。周围的南安军将士发出一阵低沉的哄笑。
而被俘的徐州军将士们,则将头埋得更低了,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
与李嗣业并辔而立的鞠义,轻轻拉了一下他的马缰,示意他不必再说。
王建成终于有了一丝反应,他缓缓抬起头,那双曾经精光四射的眼睛里,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的浑浊。他的嘴唇干裂,声音沙哑得如同两片砂纸在摩擦。
“成王败寇,不必多言。给我一个痛快吧。”
说完,他便闭上了眼睛,脖子微微扬起,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自从得知天昊城陷落的那一刻起,他的心,便已经随着那座城池一同陷落了。荣辱、讥讽,对他而言,已无任何意义,只求速死,以求解脱。
李嗣业看着他这副模样,眼中的轻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复杂。他终究是沙场武将,对于一心求死的对手,也失了继续羞辱的兴致。
“带下去,好生看管。”他挥了挥手,语气平淡。
待王建成被押走,鞠义才轻叹一声:“此人虽败,倒也还有几分武将的骨气。可惜,明珠暗投,跟错了人。”
李嗣业冷哼一声,没有接话。他策马转身,望向胡马关的方向。
那里的风,才刚刚开始变得喧嚣。
与乐昌战场的尘埃落定不同,两百里外的胡马关,气氛却如同一张被拉满的弓,紧张而压抑。
帅帐之内,郭子仪正对着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闭目凝神,仿佛在脑海中推演着千军万马。
帐帘猛地被人从外面掀开,一股劲风卷了进来。
神骏军主将牛皋,如同一头暴躁的铁塔,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
他满脸怒容,将沉重的头盔往桌案上重重一扔,发出“哐”的一声巨响,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一下。
“元帅!末将快要憋屈死了!”牛皋的嗓门极大,震得整个帅帐都嗡嗡作响。
“那闫真就是个缩头乌龟!孬种!整日里就派些小鱼小虾在关下晃悠,隔着八百里远放几箭,连个屁都熏不着!老子带兵一冲,他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椅子都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
“这都半个多月了!咱们虎豹骑的马蹄子都快生锈了!元帅,您就给末将三千骑,不!两千就够!末将这就冲出去,凿穿他的中军大阵,把那闫真的帅旗给您拔回来!”
郭子仪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清澈,脸上没有丝毫被冒犯的怒意。
他起身,拿起茶壶,为牛皋那几乎要冒烟的茶杯里续上水。
“牛将军,稍安勿躁。”郭子仪的语气平缓,如同一股清泉,浇熄了牛皋一部分火气。
“坐下,喝口水。”
牛皋虽然依旧气哼哼的,但还是听话地坐直了身子,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郭子仪重新坐回帅位,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笃笃”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