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今日焕然一新,仿佛是一座璀璨的太阳之城。
每一寸宫墙都被精心擦拭,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雕梁画栋之间,张挂着五彩斑斓的绸缎,风过处,绸缎飘舞,似在欢呼这伟大时刻的来临。
宫殿前的广场上,排列着整齐划一的士兵方阵。
他们身着崭新的铠甲,甲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如同一面面镜子。
手中的兵器紧握,枪尖、戟刃在阳光下折射出凛凛光芒,象征着大秦的武力与威严。
而在咸阳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也都聚集在一起。他们身着朴素却干净的衣衫,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敬畏。
老人们拄着拐杖,向晚辈们讲述着秦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感叹今日终于迎来这辉煌的时刻。
孩子们则在人群中嬉笑打闹,被这热闹的氛围所感染,虽然他们还不太明白这场大典的意义,但那喜庆的气氛却让他们兴奋不已。
此时,宫殿之内,更是热闹非凡。文武百官身着华丽的朝服,文官的长袍上绣着精致的云纹和祥兽,武将的铠甲威武不凡,配饰叮当。
他们按照品级依次排列,神情肃穆而又激动,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王座所在的方向。
悠扬的钟鼓之声响起,那声音如洪钟大吕,在整个宫殿中回荡。
随着乐声,嬴政身着那件举世无双的华丽龙袍,缓步而出。
龙袍以黑色为底色,金丝绣成的五爪金龙盘旋其上,张牙舞爪,仿佛要腾飞而出。他头戴冕旒,十二旒的珠串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每一颗珠子都圆润晶莹,遮挡住他的面容,却更添神秘威严之感。
嬴政的面色庄重威严,犹如神只下凡。
他的每一步都沉稳有力,似带着千钧之势。当他走到王座前,缓缓转身,坐下的那一刻,台下的文武百官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呼声震天,仿佛要冲破宫殿的穹顶,直达九霄。
这呼声也传到了宫外百姓的耳中,他们虽看不到宫殿内的场景,但那高呼之声让他们心潮澎湃。
有人激动地热泪盈眶,高呼:“秦王万岁!大秦万岁!”周围的人纷纷响应,一时间,咸阳城的上空都回荡着百姓们对新王的祝福和对大秦的热爱。
阳光像是受到了召唤,透过云层的缝隙,一束束地洒落在宫殿之上。金色的光辉笼罩着嬴政,仿若上天也在为这位新的帝王赐福,承认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嬴政缓缓地抬起双手,向着四方张开,像是要拥抱整个天下。
这一刻,他是这天地间唯一的主宰,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那里面有着对未来统治的无限期待和不可动摇的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秦在他的引领下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咸阳宫内,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眼神深邃而威严,他扫视着阶下的群臣,缓缓开口道“如今天下已定,寡人之功绩,当传于后世,然今之称号,不足以彰显其盛,众卿以为如何?”
丞相王绾出列,微微躬身“陛下,臣以为可称‘秦皇’,此名号既显陛下之尊贵,又明我大秦之功绩。”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也点头赞同:“丞相所言极是,‘秦皇’之称,恰如其分。”
嬴政眉头微皱,手轻轻敲击着扶手“‘秦皇’?仅以秦冠之,格局似小了些。寡人之功绩,乃开天辟地之壮举,岂是一国之名可涵盖?”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片刻后,李斯上前一步,大胆进言“陛下,上古有三皇,为天地人三才之皇,德高望重,功盖天地;又有五帝,为五行之帝,主宰世间。陛下之功,可追上古,臣以为可从‘皇’‘帝’二字中寻得灵感。”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哦?卿继续说。”李斯受到鼓舞,言辞更加激昂“陛下,臣等所议‘秦皇’,陛下既觉不妥,可单取‘皇’字,再配上‘帝’字,合称为‘皇帝’。陛下之功,高于三皇五帝,唯‘皇帝’之称,方可匹配。”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质疑“从古至今,未尝有此名号,如此称呼,是否有违祖制?”李斯反驳道:“陛下之功,本就是开创新纪,若拘泥于旧制,何以显陛下之伟大?”
嬴政微微点头,神色愈加坚定“李卿之言,甚合朕意。从今往后,朕便称‘皇帝’。”
李斯又道“陛下,称号既改,为显皇帝之尊贵,日常所用之词,亦当有别。臣建议,陛下自称为‘朕’,陛下之令为‘制’,诏书为‘诏’,此皆为皇帝专用,他人不得僭越。”
群臣中又有人提出异议“如此一来,诸多旧习都要更改,怕是会引起混乱啊。”嬴政猛地一拍扶手,站起身来,大声道“朕之功业,千古未有,些许改变算得了什么?朕意已决,从今往后,‘朕’‘制’‘诏’皆为朕之专用,违令者,斩!”
群臣见状,纷纷伏地高呼“陛下圣明!皇帝万岁!”声音在咸阳宫内回荡,一个全新的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