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年,他们家成了头月初一亲友出行的人家。按江南地区的风俗,大年初一一定要选一户最兴旺的人家出行,一年才吉利,才有好运相随,于是官魂亨通的向洋洋家,一到初一就门庭若市,客来客往,有亲戚,有邻居,更有向主任的下属和赵鑫的下属,好不热闹。
风是风光,可后来向洋洋有了烦恼,烦恼来源于赵鑫的变化。当了官,有人捧马屁,有人没完没了请客,同时也得捧别人,没完没了请比自己官大的人,所以就有了没完没了的应酬。不会抽烟的赵鑫学会了抽烟,酒量越来越大,头发越抹越光,对美女越来越有兴趣,看向洋洋的眼光越来越心不在焉。向洋洋有了怨言,有了担忧,但没办法。赵鑫一句话给堵住了:“现在在场面上混的男人谁不这样?不应酬怎么开展工作?”
“你老是去那些鬼地方,可别玩花了心!”向洋洋把心里的担忧说了出来。
赵鑫道:“女人家,少疑神疑鬼!好好把家操持好!”
那时,他们已经买了自己的新房,装修得气气派派,亮亮堂堂,还有了几张有份量的存折,解除了物质上的后顾之忧,可向洋洋老提着颗心,连睡觉都不踏实。
终于,有一天向洋洋的担忧印证了,赵鑫出了点问题。
赵鑫与一个歌厅小姐勾上了,结果那妹子被公安局抓去,供出了他,原来这妹子是个暗娼,同时与好几个男人有关系。公安局查到了他头上来了,这下赵鑫慌了,传出去不仅羞得死,在单位上威信扫地,说不定还会丢官帽子。党的领导干部作风腐化该如何处理,党员纪律条例可写得清清楚楚哩。赵鑫饭也不吃了,酒也不喝了,七找八找千方百计找关系想把这件事瞒住,公安局的人给了点面子没有公开抖出来,但小道消息还是透出来了。组织上碍于向主任的面子,装聋作哑没有挖眼寻蛇打,可好事者把这件事捅到了向主任耳中,也传到了向洋洋耳中。
向洋洋崩溃了,瘫在床上三天没吃没喝,输了四瓶葡萄糖,哭得天崩地裂,要死要活,坚决要离婚,已经养成了昂首挺身气度的赵鑫跪在床边求饶,因为他深知,如果家一破,官必丢,这就背大时了,不能,绝对不能!宁可跪下尊贵的身躯,低下高贵的头颅,也要保家卫国。他抹着悔恨的泪说“老婆,我是爱你的,心从来没有离开你,是受风气的影响,一时糊涂。看在孩子的份上你原谅我,今后我绝对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最后,向主任把赵鑫痛骂一顿,让他写了个保证书,算了事。可向洋洋的心里自此有了一根拨不出的刺,自此对那种叫“真情”的东西有了一种陌生感,自此没有了那种揪心的思念和牵挂。过去,她喜欢看电视里的言情剧,喜欢看琼瑶的言情小说,往往被剧中主人公那种惊天动地的爱情感动得泪流满面。后来她再也不看那些了,一看就想冷笑,又想大哭。忍不住的时候就会旧事重提,揭一揭老帐。赵鑫开始还忍着,说得次数多了,他就他发火:“你到底有完没完?祥林嫂一样,还让不让人活?!”
向洋洋反唇相讥:“到底是谁不让人活?谁把家庭搞成这样?!”然后就选择一些最解恨的句子像发连珠炮般射出来。
赵鑫就说“这日子不是人过的了!”门一摔走人,躺到办公室去了。这样反反复复,夫妻关系结了一层冰
过了两、三年,向洋洋的伤痛被时间冲淡了些,两人没吵得那么密了,眼看有了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迹像,却出了一件改变这个家庭命动的事---向主任出车祸死了,大树一倒,小树就没有了避荫之所。
向主任死后半年,有人告赵鑫的状,告状的起因应该是源于职位的竞争。
赵鑫当了好几年书记,在书记中也算过老资格了,县里准备人事调整,赵鑫想搞一个更好的位子,找了一些领导拉关系,当时县里有几个好位子,赵鑫想凭自己的资历争取一个应该没问题。这时又出现了针对赵鑫的告状信,说他有经济问题,作风问题。当时的纪委书记过去与向主任有点互不买账的味道,这会有了告状信,自然就名正言顺派人去查了。虽然没有查到赵鑫个人大的问题,可收受企业红包和烟酒的事总是有的,还查出乡政府一些开支不清的问题,结果还是拖脚挽手说好话,才只给了个警告处分。
向洋洋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正是离赵鑫四十岁的生日还差半个月,他接到了纪委的处理决定,一路上踉踉跄跄回到家里,“嘭嘭”敲开门,扑在沙发上喊着“完了!完了!”
向洋洋走到沙发前问:“怎么啦?”
“被他们搞死了!达到目的了!都是你那死爷老倌惹的!”他抬起头,眼睛通红,额头上的青筋鼓得像蚯蚓。
“到底怎么了、又怪起我爸爸来?他在土里惹着你了?!”向洋洋横了一眼沙发上那张因生气而变形的脸,这个父亲一手培养起来的男人在父亲在世时像一条哈巴狗一样围着父亲转,前一声“爸爸”后一生“爸爸”叫得比蜜还甜,父亲刚死他就变了脸儿,变色龙!十足的变色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