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勒住缰绳,大声回答:“能!我们一定能过去!我们迦太基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
行军途中,当地山民的袭击如鬼魅般频繁。山民熟悉地形,常于狭窄山道设伏。当迦太基军队进入山谷,山民们从两侧山坡投掷石块、射箭。一时间,石块如雨,箭镞纷飞。
汉尼拔迅速做出反应,他指挥士兵组成紧密防御阵型,盾牌相连,形成一道坚固防线。同时,他挑选出一批身手敏捷的士兵,组成突击队,沿着山坡攀爬,对山民进行反击。突击队在陡峭山坡上艰难攀爬,山民们不断向他们投掷石块。
一名士兵险些滑落,汉尼拔大声呼喊:“抓住藤蔓,不要放弃!我们必须击退敌人!”
在汉尼拔的鼓舞下,突击队成功攀上山坡,与山民展开近身搏斗。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山民们被击退,汉尼拔的大军继续前行。
突击队队长回来报告:“将军,山民太狡猾,我们损失不少兄弟。”
汉尼拔眉头紧皱,说道:“我知道,大家都辛苦了。但我们不能退缩,这只是开始,罗马人比山民更难对付,我们要为牺牲的兄弟报仇!”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汉尼拔的大军终于成功翻越阿尔卑斯山。当他们出现在意大利平原时,意大利城镇瞬间陷入恐慌。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
罗马元老院得知消息后,一片哗然。元老们纷纷争论,有人主张立即迎战,有人建议坚守城池。罗马执政官紧急调兵遣将,加强防御。汉尼拔的名字,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罗马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公元前216年,坎尼战场,硝烟弥漫,双方军队对峙。罗马军队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汉尼拔,这位迦太基的统帅,站在高处,望着自己的军队,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
战斗开始前,汉尼拔骑着战马,在军队前缓缓走过。他身姿矫健,神情庄重,大声说道:“兄弟们,今天是我们复仇的时刻!罗马人自恃强大,却不知我们的勇气与智慧。我们为迦太基而战,为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的子孙而战!让罗马人知道,迦太基勇士不可战胜!”士兵们的欢呼声如雷霆般响起,士气高涨到顶点。
一名老兵高声喊道:“将军,我们都听您的!您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
汉尼拔点头回应:“好!今天我们要用智慧战胜敌人,大家按计划行事,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汉尼拔采用精心策划的新月形战术。他将战斗力较弱的步兵部署在中央,佯装败退,引诱罗马军队深入。
罗马军队见迦太基中央步兵后退,以为胜利在望,如潮水般向前冲锋。就在罗马军队逐渐进入包围圈时,汉尼拔一声令下,两翼的骑兵如猛虎下山般迅速包抄过去。迦太基的骑兵们挥舞着长刀,喊杀声震天,从两侧对罗马军队形成夹击之势。
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尘土飞扬,鲜血染红大地。汉尼拔骑着战马,亲自指挥战斗。他时而冲向敌阵,与士兵们并肩作战,激励士气;时而观察战局,根据战场形势调整战术。
一名年轻士兵在战斗中受伤倒地,汉尼拔见状,迅速赶过去,将他扶起:“坚持住,孩子!我们的胜利就在眼前!”士兵看着汉尼拔坚定的眼神,重新振作起来,加入战斗。
经过一天的激战,约5万罗马士兵倒在坎尼的土地上。坎尼会战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汉尼拔的威名传遍整个地中海世界,令罗马人闻风丧胆。
战后,汉尼拔看着战场上的惨状,对身边将领说:“战争如此残酷,但为了迦太基,我们不得不战。”
将领感慨道:“将军,您的战术太精妙了,罗马人这次吃了大亏。”
汉尼拔神情凝重:“这只是开始,罗马不会轻易罢休,我们还需小心应对。”
坎尼会战后,汉尼拔的军队在意大利半岛上纵横驰骋,多次击败罗马军队。然而,迦太基国内的政治斗争却如毒瘤般侵蚀着他的力量。国内一些势力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汉尼拔的军事行动并不全力支持,甚至暗中掣肘。他们担心汉尼拔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汉尼拔的军队在异国他乡,补给逐渐困难,兵力也因长期征战而锐减。
汉尼拔写信给国内当权者:“国家正处关键之时,我们应团结一致对抗罗马,为何要在背后拆台?”
国内回信却充满敷衍:“将军在外作战辛苦,但国内事务也复杂,补给问题我们会尽力解决。”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汉尼拔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士兵们的忠诚,在意大利坚持了15年。但罗马人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避免与汉尼拔正面决战,同时不断骚扰他的补给线。双方陷入漫长僵持,汉尼拔始终无法攻克罗马城,他的军队逐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公元前203年,局势急转直下。罗马人改变策略,派遣大军进攻迦太基本土。汉尼拔接到回国救援的命令,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在意大利的征战,匆忙率领残部返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