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十六年,九月十八。
大明孝文皇帝朱标,带着文武百官,一众将领。还有皇子皇孙已经各地藩王回到了应天,一同祭拜先帝。
朱标带着众人来到了孝陵,来到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之前,他深吸一口气,然后跪倒在地。身后的皇子皇孙,以及诸臣诸王也都是纷纷下跪。
“大明孝文皇帝朱标,今日携众人特来祭拜父皇母后。儿臣继位之后,时常感念父皇母后教诲,立誓要励精图治,光大大明。十余年已过,虽不敢言事事俱到,却也小有成就,上不负天恩,不负父母先祖期望。下不负百姓,不负百官支持拥护。”
“儿遣梁国公蓝玉东征东瀛,遣魏国公徐辉祖,进军高丽,皆有所成果。大明与草原胡虏纠缠数十年,而经北平一战,蒙古草原也成为我大明版图。儿不敢贪功,不敢妄言。特带双方签订条约,敬献父皇母后。”
随着朱标一转头,官员们就把跟东瀛还有高丽签订的条约拿了出来。此时的条约已经重新装裱,熠熠生辉。
“愿以此告慰父皇和母后在天之灵,愿二位能保佑大明千秋万代,风调雨顺。不肖子孙在此叩拜!”
……
等祭拜结束之后,朱标对众人说道。
“各位官员都请先下山去吧,且下山等候。朕还有些事情要处理。藩王和皇子皇孙们,还有梁国公、魏国公,你们暂留一下。”
等众人走后,朱标看向蓝玉徐辉祖等人。
“你们是不是还在疑惑,朕为什么要叫你们留下来?”
众人纷纷点头。
“你们的亲人,父辈,也都葬在了孝陵,平日来祭拜也是颇为不易。既然今日来了,那便去看看吧!”
随后朱标看向自己的皇后常青儿以及宁妃徐妙锦。
“你们也去吧,去拜祭一下各自的父亲。至于这边,就由我带着孩子们吧!”
二女听朱标这样说,却仍是有些不放心,朱标这时候就笑着打趣道。
“朕虽然已经年长了,但是无论是精神头还是身子骨可都还不错呢。再说了,有朕这些儿子孙子在这,你们还怕朕出什么事么?”
这时候,朱标的孙子,也是太子朱雄英的儿子,年仅几岁的朱文培站出来了,挥舞着小拳头说道。
“奶奶你们不要担心,我会保护皇爷爷的!”
众人听后哈哈大笑,于是便也放心地离开了。
……
徐氏子孙们,在魏国公徐辉祖的带领下,来到了徐达墓。
中山王徐达,自从过世之后,就被埋在了钟山对面。大儿子徐辉祖站在前面,首先下跪叩拜。
“父亲,母亲。我们来祭拜您二老了。”
随后,徐家的子女们也是纷纷下跪。徐辉祖拿出之前和高丽签订的条约,不过是拓印版。
“父亲,我也算承接您的意志了。皇上任命我为将军,前段日子去征讨高丽。儿子没有给您,给徐家丢脸,这一仗赢了,赢得很漂亮。按照皇上的意思,跟高丽签订了条约。您也应该很欣慰吧!”
徐妙锦因为是皇妃,所以也跪在徐辉祖身旁。
“父亲,之前妙锦大婚的时候,就来祭拜过您老人家。她现在是皇妃。让她跟您说两句吧。”
徐妙锦用袖子擦拭着泪水,原本聪慧的她,到了这时竟有些语塞。过了好一阵子,才缓缓开口。
“父亲,我……我想您了……”
……
常遇春墓在紫金山北麓,新建不久。
皇后常青儿身为长女,带着弟弟常升,以及常家子孙在此跪拜。而梁国公蓝玉,也跟在旁边。
常青儿虽然跪在地上,却忍不住指责起来。
“你说说你,一把年纪了,不好好在府中养老,偏偏要逞能。就算你再能打,就算你再威武,你也已经八十了啊,你怎么就是不肯服老。这下子好了,一撒手就走了。虽然北平是平安无事了,可是我们,可是我们……”
常青儿再也抑制不住,一下子抱着常遇春的墓碑痛哭起来。
“爹!我其实很舍不得你啊!我虽然怨你,但是却没有怪你……”
常遇春去世后,她一直扮演一个坚强者的角色。毕竟当时局势还不稳定,她不能再让朱标操心了。因为她还是大明的皇后。可是现在,她也只不过是个失去父亲的女儿罢了。而身后的常家子弟,也都随着她痛哭流涕。
蓝玉站在一旁,然后竟也下跪叩首。
“姐夫啊,虽然说平辈之间不需要叩拜,但是咱俩……不一样。你不止是我姐夫,更是我的老师,我的伯乐。你知道吗,我听到你过世的时候,都不敢相信。我还以为你要活一百岁呢。现在,现在这样也好啊!打了一辈子仗,死也死在战场上,你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一辈子也追不上你了,这次是你赢了。”
蓝玉擦着眼泪,拿出拓印好的,和东瀛签订的条约。
“我知道,我出征东瀛,你一直眼红呢。那我也眼红你啊,还能跟蒙古人交手。东瀛那帮人不咋样,不值得你出手,所以我就代替你把他们收拾了。这就是他们签订的条约。放心吧,这仗打得漂亮,咱大获全胜。这下你也该放心了吧,这么多年,我可没丢你的脸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