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阴云下,盛乾国的百姓们纷纷行动起来。年轻力壮的男子踊跃报名参军,离别时,他们与家人紧紧相拥,眼中满是不舍,却又带着视死如归的决然。妇女们在后方,坐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为士兵们缝制衣物,每一针都缝进了对亲人的牵挂与担忧;她们还忙着准备干粮,看着手中的干粮,心中默默祈祷着亲人能够平安归来。老人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在城中巡逻,脚步虽有些蹒跚,眼神却透着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角落,一心守护着城中的安宁,防止秦国间谍趁机捣乱。
一日,林羽微服出巡,走在都城的街道上。集市上,摊位虽在,但顾客寥寥,一片萧条之景。物价飞涨,百姓们脸上满是忧虑。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上前来,拉住林羽的手,声音颤抖:“陛下,秦国狼子野心,我们百姓虽力量微薄,但也愿为国家出一份力。”林羽眼眶微微湿润,握紧老者的手:“有百姓们的支持,秦国又有何惧!”他看着这萧条的街道,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住这份安宁,让百姓们重回往日的平静生活。
终于,战争的号角吹响。一天清晨,边境的烽火台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如同一颗颗愤怒的星辰,宣告着战争的来临。远处,尘土漫天,秦军的骑兵如汹涌的潮水般涌来,马蹄声仿若滚滚雷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林羽接到消息后,立刻骑上战马,风驰电掣般率领着盛乾国的军队奔赴前线。
边境战场上,秦军中路主力迅速列阵,如同一堵钢铁城墙。白起站在阵前,手持长枪,大声嘶吼:“将士们,今日便是我们踏平三国之时,杀!”随着他的一声令下,秦军骑兵如离弦之箭般冲锋,向着盛乾国的防线冲去。盛乾国的士兵们躲在城墙后面,心跳如鼓,汗水湿透了后背。他们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睛死死盯着前方,恐惧在心中蔓延,但保家卫国的信念却如火焰般熊熊燃烧。当秦军进入射程后,指挥官一声令下:“放箭!”瞬间,无数支利箭如暴雨般射向秦军,箭雨之中,秦军骑兵纷纷中箭落马,鲜血染红了土地,但他们依旧勇往直前,毫无退缩之意。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盛乾国的伏兵突然从两侧杀出。左毅挥舞着大刀,刀光闪烁,一马当先,带领着士兵们冲向秦军。他的脑海中,妻儿的笑容一闪而过,但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击退秦军,守护家园。秦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就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四处逃窜。白起见状,立刻调整部署,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部队,如同一头凶猛的猎豹,迎击盛乾国的伏兵。
与此同时,齐国的军队与秦国的左路部队展开了激烈战斗。齐国的投石车发出沉闷的怒吼,巨石如流星赶月般砸向秦军,瞬间在敌群中绽放出死亡之花,炸得秦军鬼哭狼嚎。齐国的精锐部队趁机发动冲锋,与秦军展开了近身肉搏。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鲜血染红了大地,仿佛一片血海。士兵们的呐喊声、武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悲壮的战争之歌。
楚国的水军也在后方与秦国的水军交上了火。李飞站在船头,手持长剑,指挥若定。楚国的战船如灵活的鱼儿般穿梭在秦军的船队中,他们发射火箭,火箭如一道道闪电,点燃了秦军的战船。一时间,江面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秦军的水军陷入了一片混乱,哭喊声、求救声此起彼伏。
在激烈的战斗中,三国的军队相互配合,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尽管秦军攻势猛烈,但始终无法突破三国的防御。双方你来我往,战斗陷入了胶着状态。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原来,秦国早有谋划,数月前便派出了数批间谍,扮作商人、流民,混入三国境内。这些间谍四处刺探情报,尤其是对盛乾国边境到后方的地形和防守漏洞,摸得一清二楚。他们发现,盛乾国在前线防御布置严密,但后方有一条隐秘的山间小道,因地势险峻,巡逻较少。于是,白起精心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由一位熟悉地形的间谍带路,趁着夜色,沿着这条小道悄悄绕过前线。而此时,三国还沉浸在前线暂时的优势中,间谍又巧妙地传递了假情报,声称秦军主力并未有分兵迹象,成功干扰了三国的判断。
盛乾国的后方突然传来噩耗,一支秦国的精锐部队偷袭了盛乾国的一座重要城池,而这座城池正是盛乾国的粮草储备地。一旦失守,前线的军队将面临断粮的绝境。林羽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仿佛热锅上的蚂蚁。他立刻召集左毅和苏云商议对策。左毅愤怒地吼道:“秦国太狡猾了,竟然使出这种卑鄙的手段!陛下,让末将带领一支骑兵,回去夺回城池!”苏云沉思片刻,眉头紧锁:“不可,前线战事正紧,若此时抽调兵力回援,恐被秦国趁机突破防线。我们可以向齐国和楚国求援,让他们派部队支援后方。”林羽权衡再三,最终采纳了苏云的建议,立刻派出使者,向齐国和楚国请求支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