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他重重地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对未知变数的不安与焦灼 。
这时,一位年轻的将领猛地站起身来,他剑眉星目,眼神中闪烁着无畏的光芒,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双手豪迈地一挥,大声说道:“大司马,您也别太忧心了。咱们六国联军,兵强马壮,士气正盛,就算楚国真的倒戈,那又如何?咱们六打四,还怕他们不成?我就不信,咱们这么多兵力,这么多良将,还收拾不了秦魏韩那三国,再加上一个楚国又能怎样!”
他说得慷慨激昂,脸上的神情坚定而果决,仿佛根本不把潜在的危机放在眼里。
司马且看着这位年轻将领,微微摇了摇头,眼神里既有对他勇气的赞赏,又有着对局势更为深刻的忧虑:“话虽如此,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多一个变数,咱们就得多几分风险呐。咱们还是得早做打算,防患于未然。”
说罢,他再次陷入了沉思,营帐里也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只听见烛火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 。
五国的将领们围坐在一起,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严肃的面庞。他们的声音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在营帐内回荡着。
战争的阴云,在这片大地上越聚越厚,一场血雨腥风即将来临 。
就在五国将领们激烈讨论之时,盛乾国的军队也抵达了战场。
公孙御按照林羽的指示,将军队驻扎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既不靠近五国联军,也不远离战场,以便随时观察局势。
战场上的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空气。秦魏韩三国的军队同样严阵以待,他们的士兵们目光坚定,手中的武器闪烁着寒光。
在那风云激荡、群雄逐鹿的时代,秦国能在一众大国中崭露头角,靠的可不只是虎狼之师,还有一群足智多谋的统帅。其中,薛里疾便是极为耀眼的一位。
薛里疾,这位秦国宗室子弟,生得身形矫健,一双眼眸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透着锐利与聪慧。
他脑袋里仿佛藏着数不清的奇谋妙计,因此被众人亲切又敬佩地称作“智囊” 。
有一回,韩、赵、魏等国联合起来,组成浩浩荡荡的联军,气势汹汹地扑向秦国,企图给秦国一个下马威。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秦国朝堂上众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关键时刻,薛里疾站了出来,嘴角挂着一抹自信的微笑,主动请缨,接下了迎敌的重任。
战场上,薛里疾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身姿挺拔如松,指挥若定。
他时而远眺敌军阵营,时而与身旁的将领低声商议,眼神中透着对局势的了然于心。
只见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在山谷间设下伏兵,又故意示弱,诱使联军深入。当联军进入包围圈的那一刻,薛里疾大手一挥,战鼓擂响,秦军如猛虎下山般从四面八方涌出,杀得联军措手不及。
这一战,薛里疾凭借着他的智慧与果敢,成功击败了各国联军。
经此一役,秦国的威名远扬,周边各国都对秦国敬畏三分。
而秦国的版图,也在他的赫赫战功下不断扩大,影响力更是如涟漪般向四周扩散 。
三国的谋士们也在营帐中商议着应对之策。
“盛乾国此次派来一万兵力,看似相助齐鲁卫赵,实则心怀鬼胎。我们需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秦国的谋士说道。
“没错,而且齐鲁卫赵中山等国联军虽然兵力众多,但人心不齐,我们可以从中寻找破绽。”魏国的谋士补充道。
营帐内,薛里疾正与麾下将领们围坐在一起,商讨着接下来的作战计划。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专注的面庞,气氛紧张而凝重。
“依我看,咱们明日可先佯攻敌军左翼,吸引他们的主力,再趁机突袭右翼,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一位年轻将领站起身,双手比划着,眼中满是期待地看向薛里疾。
薛里疾微微颔首,正欲开口回应,就在这时,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众人皆是一愣,下意识地转头看向帐门。
“报——”随着一声高呼,一名传令兵满头大汗,脚步踉跄地冲进营帐。
他神色慌张,胸脯剧烈起伏着,大口喘着粗气,脸上写满了焦急。
营帐内的众人瞬间紧张起来,原本讨论的声音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名传令兵身上。
薛里疾眉头微微一皱,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他放下手中的竹简,坐直身子,目光紧紧盯着传令兵,沉稳地问道:“发生何事?如此慌张。”
传令兵赶忙上前几步,单膝跪地,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启禀薛统帅,国内陛下送来紧急密信!”
说着,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封密封严实的信件,双手高高举起。
听到“紧急密信”四个字,营帐内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众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担忧与好奇交织的神色。
薛里疾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警觉,他的嘴角微微抿起,伸手接过信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