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赵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沉稳:“此事关乎赵国的安危,干系重大,容本王与众臣商议之后,再做定夺。”说罢,他微微颔首,示意行人暂且退下。行人再次行礼,缓缓退出朝堂,心中暗自祈祷赵国能够看清局势,与盛乾携手抗敌 。
出使卫国的行人,怀揣着盛乾的殷切期望,一路风餐露宿,抵达了卫国都城。他穿过热闹街市,踏入庄重威严的王宫。
王宫大殿之内,卫王高坐于王座之上,神色平和中带着几分审视,目光落在这位远道而来的使者身上。大臣们整齐侍立两旁,大殿内弥漫着一股微妙的气氛,众人都好奇这位使者究竟带来何种消息。
行人稳步上前,恭敬地向卫王行了大礼,仪态大方,尽显盛乾使者的风范。而后挺直身躯,声音激昂且充满力量,开始了他的慷慨陈词:“卫王陛下,齐国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如今他们在边境频繁异动,对我盛乾虎视眈眈,其志在吞并我国。一旦我盛乾不幸被齐国得逞,赵国、魏国虽实力不俗,但面对日益强大且野心膨胀的齐国,恐也难以独自抵挡。”
他微微停顿,目光恳切地看向卫王,加重了语气:“到那时,卫国周边强国环伺,赵国、魏国自顾不暇,卫国将孤立无援。以卫国的国力,在齐国的强势威压下,必是危在旦夕。唯有各国摒弃前嫌,携手合作,集结各方力量,才能制衡齐国,保得中原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护诸国周全。”
卫王听着行人的话语,原本平和的面容渐渐笼上一层忧色,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与忧虑。他轻轻皱起眉头,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内心显然被这番言辞触动。稍作沉吟后,卫王再度看向行人,缓缓说道:“先生所言,不无道理,此事容我与诸臣从长计议。” 行人心中明白,卫王已有思考的倾向,便再次行礼,后退几步,退出了大殿,静静等待卫国的回应 。
出使魏国的行人,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魏国那气势恢宏的都城。踏入巍峨的魏国王宫,他稍作整顿,抖擞精神,稳步迈向朝堂。
魏国朝堂之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魏王高坐于奢华的王座之上,身姿威严,周身散发着一种久居高位的气势。两旁大臣身着华服,神色各异,或好奇、或审视,目光齐聚在这位来自盛乾的行人身上。
行人不卑不亢,大步向前,在大殿中央站定,恭恭敬敬地向魏王行了一个大礼,随后直起身子,目光坚定地直视魏王,言辞恳切且直白地说道:“魏王陛下,齐国此番在边境大肆调兵遣将,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妄图打破当下中原地区的势力平衡。魏国一直以来国力强盛,在诸国之中颇具威望,军事、经济实力都不容小觑。”
他微微一顿,神色变得愈发凝重,提高音量继续说道:“然而,一旦齐国成功吞并我盛乾,势力必将急剧膨胀,到那时,魏国也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劲敌。齐国的野心绝不止于我盛乾,魏国与我朝相邻,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助我盛乾,实则就是在帮助魏国自身,维护魏国现有的安稳与繁荣。若此时坐视不理,待齐国壮大,魏国日后恐将陷入无尽的纷争与战乱之中,到时再想挽回局面,可就难上加难了。”
魏王听完这番话,神色未动,只是缓缓抬起手,轻轻抚着胡须,眼神中闪烁不定,似是在权衡利弊,又似在思索着更深层次的谋划。他并未立刻表态,大殿内一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微风拂过殿内的帷幔,发出轻微的簌簌声。大臣们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目光在魏王和行人之间来回游移。行人静静地站在原地,心中虽焦急万分,但表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等待着魏王的回应 。
在秦国那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青铜鼎中袅袅香烟升腾而起,与殿内高悬的华丽宫灯交相辉映,将整个空间烘托得愈发神秘而威严。秦王高坐于巍峨的王座之上,头戴冕旒,身着玄色龙袍,周身散发着令人敬畏的王者之气。殿下,文臣武将们整齐排列,目光如炬,注视着这位来自盛乾的行人。
行人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稳步上前,在大殿中央站定,恭恭敬敬地向秦王行了一个大礼,动作沉稳而庄重,尽显盛乾礼仪之邦的风范。随后,他挺直腰杆,目光诚恳而坚定,直视秦王,开始了他的恳切陈词:“秦王陛下,我盛乾与秦国虽在地域上相隔一定距离,然而在这风云变幻的中原局势之下,各国实则休戚与共。如今,齐国野心勃勃,其扩张之势如汹涌潮水,难以阻挡。他们在边境频繁调动兵马,意图吞并我盛乾,进而称霸中原。”
行人微微停顿,神色凝重,眼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深深忧虑:“秦国若此时选择坐视不理,任由齐国在东方肆意扩张,待其平定东方诸国,势力空前壮大之后,必定会挥师西进。到那时,秦国将直面齐国的强大兵锋,面临巨大的威胁。”说到此处,行人向前一步,语气愈发激昂:“当下,唯有秦国伸出援手,与各国携手合作,共同遏制齐国的野心,方能保中原地区的稳定与安宁。这不仅是为了我盛乾,更是为了秦国自身的长远利益。如今相助,实乃共保中原、共御强敌的上策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