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林羽将目光如炬般转向贾诩,眼中满是期待。“贾爱卿,”他的声音温和却又带着探寻之意,“你向来心思缜密,仿若能洞察这世间一切隐秘,对于眼前这棘手局面,想必早有思量。依你之见,我们还需从哪些方面着力 ?”林羽的语调微微上扬,似在邀请贾诩一同打开通往破局之路的大门。
贾诩微微眯起双眼,右手缓缓抬起,轻轻抚着颔下胡须,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书房内一片寂静,唯有烛火燃烧时发出的轻微“噼啪”声。众人的目光齐聚在他身上,等待着这位智谋之士的见解。
良久,贾诩缓缓睁开双眼,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沉稳开口:“陛下,沈将军所言极是,兵权乃是重中之重,握住了兵权,便握住了局势的关键命脉。然而,这朝堂之上的局势,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除了兵权,舆论导向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微微顿了顿,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丞相王奎一派,长期把控朝政,在朝中各个角落都安插了大量亲信。这些人相互勾结,织就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蒙蔽圣听,使得陛下难以洞悉朝堂的真实状况。他们结党营私,任人唯亲,朝堂之上,诸多决策皆以他们的利益为先,而非为了国家社稷与百姓福祉。”
贾诩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所以,我们必须要打破这一局面。陛下,我们可暗中着手培养一批对您忠心耿耿的御史言官。这些御史,需具备刚正不阿的品质与敏锐的洞察力,敢于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平日里,他们可暗中收集王奎一党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不法证据。一旦时机成熟,便在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王奎一党展开弹劾,将他们的腐败行径公之于众。”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众人便能看清王奎一派的真面目。那些曾经被他们蒙蔽的大臣,以及天下百姓,都会对其嗤之以鼻。从舆论层面,给予王奎一派沉重的打击,使其在道义上站不住脚,威望一落千丈。”贾诩的话语有条不紊,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与此同时,在朝堂议事之时,对于王奎提出的一些提议,我们不能一味地强硬反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与朝堂动荡。我们可联合朝中那些保持中立的大臣,巧妙地加以否决。这其中的关键,便在于‘巧妙’二字。我们要抓住王奎提议中的漏洞与不合理之处,以理服人,让其他大臣心服口服地站在我们这一边。通过一次次这样的交锋,逐步削弱王奎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让他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贾诩微微欠身,目光诚挚地望向林羽:“陛下,如此双管齐下,兵权与舆论两手抓,定能逐步瓦解王奎一派的势力,还朝堂一片清明,为陛下的宏图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林羽听闻贾诩一番剖析,眼中顿时闪过一抹亮色,恰似漆黑夜幕中划过的璀璨流星,满是毫不掩饰的赞赏。
他微微颔首,脸上浮起一抹笑意,恰似春日暖阳,暖融融地铺洒开来。
“贾爱卿,果真是心思玲珑,见解独到。一番话拨云见日,令寡人豁然开朗。”
林羽的声音里透着欣慰与认可,在这略显压抑的书房中,添了几分轻快。
话音刚落,林羽便将目光如炬般投向一旁的苏先生。
苏先生一袭长袍,气质儒雅,在摇曳的烛火映照下,周身仿若笼着一层温润的光晕。
“苏先生,”林羽开口,语调轻柔却饱含期待,“你向来足智多谋,满腹经纶,对治国理政之道钻研颇深。贾爱卿与沈将军已然各抒高见,寡人深知你必有独到见解,还望先生不吝赐教,为我盛乾的前路,再添良策。”
林羽的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恳切,仿佛在等待一位智者为他指引迷津。
军师苏先生微微欠身,缓缓说道:“陛下,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实现中央集权,让那些手握实权的王爷们不再对朝政产生干扰。陛下可借口犒赏王爷们的功绩,将他们召回京城,然后以各种理由将他们留在京城,实则是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同时,逐步收回他们在封地的兵权和财权,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至于北方的山绒军,我们可在边境加强防御工事的建设,同时派遣使者与其进行和谈,以互市贸易等利益作为诱饵,维持边境的和平。如此一来,我们便能腾出手来,专心发展国内经济。”
林羽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犹如捕猎的苍鹰锁定目标,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发展经济一说,先生可有具体对策 ?”
他上身微微前倾,双手不自觉地撑在桌案上,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要将苏先生接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收入心底。
此刻,御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的目光紧紧聚焦在苏先生身上,静候着关乎国家繁荣走向的关键谋略 。
苏先生神色从容,不慌不忙地抬手入袖,从中取出一份折子。那折子用明黄绸缎包裹,边角绣着精致繁复的云纹,在摇曳烛火下泛着柔和光泽。他双手稳稳捧着,微微欠身,恭敬地呈递给林羽,动作行云流水,尽显儒雅风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