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岳再拜道:“谢主隆恩,必不负陛下信任!”
林羽看了一眼众人,见丞相王奎欲言又止,就瞪了他一眼,说:“寡人意已决,这次出征,非沈岳将军不可。沈岳将军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熟读兵书,深谙兵法,虽然品级不高,但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寡人相信他一定能担此重任,保我乾朝江山社稷!”
王奎一听,脸色一变,想要出言反对,却被林羽那凌厉的眼神制止了。
王奎眼珠子一转,趁着众人不注意,迅速地向身后的武将递去一个隐晦而意味深长的眼神。
那武将李德心领神会,赶紧出列,单膝跪地,抱拳道:“陛下,臣觉得这事不妥呀,那沈岳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虽然有点勇名,但他从来没经历过这么大的战事呀,怎么能担此重任呢?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万一出了什么差错,那可就危及咱朝廷的根本啦,陛下您可得三思呀,还是另选良将吧!”
说罢,武将微微抬头,目光中虽有一丝闪躲,但还是强装镇定地看向龙椅上的林羽,似乎想用自己的气势来佐证所言非虚。
林羽一听,气得双眼瞪大,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额头上的青筋都暴起来了,他猛地一甩衣袖,向前跨出一步,声嘶力竭地吼道:“如今局势危急,生死存亡之际,你们谁有胆量站出来,承担起这个重任,去立那军令状呀?我倒要看看,是谁这么勇敢!你李德,你敢去吗?”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震荡回响,眼神像利刃一样紧紧盯着众人,那目光仿佛要穿透他们的内心,急切地想要找到一个能挺身而出的勇者,那愤怒和焦急的情绪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林羽接着说:“寡人既为天子,就得为天下苍生计,守护我朝的疆土和子民。如果现在退缩,我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呀?怎么面对天下百姓呀?众卿得以国家为重,齐心协力共御外敌呀!李爱卿,你就别再说了!”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众大臣见皇帝决心已定,而且说得也有道理,便都不敢再言语了。王奎虽然心里不甘心,但也只能暗自咬牙,退到一边去了。
林羽身姿挺拔地站起来,眼神坚定而威严,扫视了一圈大臣后,大声说:“寡人意已决,即日起,册封沈岳为威武大将军,赐予他调动兵马、筹备粮草等一切必要权力,所有抵御山绒的相关事宜,都由沈岳全权负责!”
语毕,朝堂上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露出惊讶的神色,有的低头沉思不语。而林羽的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然,他深知沈岳的才能,也明白在这国家危难之际,只有打破常规,启用贤能之士,才有可能力挽狂澜,守护好这大好河山。
退朝后,卓总管穿着那身深灰色锦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沈府。
那锦袍上绣着精致的暗纹,腰间束着一条黑色镶金的腰带,腰带上挂着一块温润的玉佩和象征他身份的金牌,随着他的走动轻轻晃动。他脸上带着一丝冷峻,眼神犀利地扫过众人,手里紧握着明黄的圣旨,在沈府大院中央站定后,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沈岳接旨!”
话音刚落,沈岳就像一阵风似的从人群中阔步而出。他此时身着一袭黑色软甲,甲片在微光下闪烁着寒芒,勾勒出他健硕的身材轮廓。腰间束着一条红色的革带,挂着一把锋利的佩剑,剑柄上缠绕着黑色的丝线,显得古朴而实用。他面容坚毅,剑眉星目,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沈岳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大声说:“末将沈岳接旨!”
卓总管理了理心神,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国难当头,山戎贼寇肆虐犯境,百姓生灵涂炭。沈岳忠勇可嘉,武艺超群,才略过人,特封其为威武大将军,委以御敌重任。着令沈岳即刻整备军伍,择良辰吉日,领兵十万,奔赴边疆,全力抵御山戎入侵,保我乾朝山河永固,百姓安宁。钦此!”
卓总管的声音在沈府内久久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
沈岳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大声说:“末将沈岳接旨!承蒙陛下厚爱与信任,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此去边疆,必率我乾国儿郎浴血奋战,杀退山戎贼寇,扬我盛乾之威!若有违此誓,愿受军法处置!”
沈岳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宫殿内激起阵阵回响,仿佛誓言已化作无形的力量,飘荡在这宫殿的每一个角落。
卓总管微微点头,神色庄重地将圣旨递给沈岳,说:“沈将军,国之安危系于你身,咱家祝你早日凯旋。”
沈岳恭敬地接过圣旨,站起身来,身姿挺拔如松,转身面向宫殿外,目光中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决然与自信。
卓总管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与期许,他走下台阶,亲手扶起沈岳,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说:“咱家预祝沈将军旗开得胜,凯旋而归!”沈岳再次抱拳行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