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作为早餐食用,每日1次。
功效:菟丝子米糊易于消化吸收,具有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肾阳不足者食用,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改善身体机能。
十、菟丝子香囊
用法:取菟丝子50 - 100克,研成粗粉,装入透气的小布袋中,制成香囊。可将香囊佩戴在身上,如挂在胸前、放在口袋里,也可放置在枕边。
用量:每1 - 2周更换一次香囊内的药粉。
功效:虽然菟丝子香囊不能直接补肾壮阳,但通过气味挥发,其有效成分可通过呼吸道被人体吸收,起到一定的安神助眠、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失眠多梦、精神萎靡等症状有辅助改善效果。
使用菟丝子进行养生保健时,务必注意适量万物都有个适度中庸之道。
菟丝子,一种独特而神奇的寄生植物,在传统医学领域有着悠久且广泛的应用历史。从其生长环境到药用价值,每一个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奥秘,值得深入探究。
生长产地分布
菟丝子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它的踪迹遍布大江南北,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
它常寄生在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多生长于海拔200 - 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其生长对寄主植物的选择具有一定倾向性,偏好那些生长较为旺盛、营养丰富的植物,以获取充足的养分来维持自身生长。例如在大豆田、苜蓿地等豆科植物种植区域,菟丝子常常大量滋生,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形态与特征
菟丝子为一年生寄生草本。其茎缠绕,细长,直径约1 - 2毫米,黄色,无叶。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近于无总花梗;苞片较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约1毫米;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长约1.5毫米,顶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毫米,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宿存;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边缘长流苏状;子房近球形,花柱2,等长或不等长,柱头球形。蒴果球形,直径约3毫米,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的周列。种子2 - 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
菟丝子没有正常的根和叶,通过特殊的吸器深入寄主植物的组织内,与寄主的维管束系统相连,从而吸收寄主植物的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分,维持自身的生长和繁殖。这种独特的寄生生活方式,使其在植物界中独树一帜。
药用的部分
菟丝子以成熟种子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连同寄主植物一起割下,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可得到可供药用的菟丝子。其种子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萜类、甾体类等,这些成分是其发挥药用功效的物质基础。
附方功效与作用
治疗肾虚腰痛:菟丝子、杜仲各15克,桑寄生30克,续断10克。将上述药材洗净,加水煎煮30 - 40分钟,取汁分两次服用,每日1剂。此附方中,菟丝子补肾固精,杜仲强筋健骨,桑寄生和续断补肝肾、强腰膝,诸药合用,对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疼痛有显着疗效。一般10 - 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 - 3个疗程,多数患者症状可明显改善。
调理阳痿遗精: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五味子10克,覆盆子12克,车前子(包煎)6克,组成五子衍宗丸的基础方。将药材按比例混合,研磨成细粉,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用1丸,每日2 - 3次。该方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男子因肾虚精亏导致的阳痿、遗精、早泄等症状。通常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轻重,需服用1 - 3个疗程。
改善不孕不育:对于女性因肝肾不足导致的不孕,可用菟丝子、熟地黄、当归各15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菟丝子与其他补肾养血、疏肝理气的药物配伍,可调节女性内分泌,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提高受孕几率。治疗周期一般为3 - 6个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缓解胎动不安:菟丝子15克,桑寄生15克,川续断10克,阿胶(烊化)10克,组成寿胎丸。将前三种药材加水煎煮,取汁后烊化阿胶,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此方可补肾安胎,用于治疗孕妇因肾虚所致的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等。一般服用至胎动正常、症状消失,具体疗程因人而异。
治疗消渴症(糖尿病):菟丝子、黄芪各30克,山药20克,天花粉15克,葛根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现代研究发现,菟丝子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与其他益气养阴、生津止渴的药物配合,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治疗疗程一般为1 - 3个月,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