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杜仲的药用部分
杜仲的药用部分主要是其干燥树皮。在每年的 4-6 月,选择生长 15-20 年以上的杜仲树,用锯子在树干基部锯一环状切口,再向上每隔 80 厘米左右锯一环状切口,然后在两环状切口之间纵割一刀,用刀将树皮剥下。剥下的树皮要趁鲜刮去粗皮,洗净,晒干或烘干。炮制后的杜仲树皮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 3-7 毫米。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一般可拉至 1 厘米以上才断。气微,味稍苦。
四、杜仲的功效与作用
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出现腰膝酸软、筋骨痿软等症状。杜仲入肝肾经,能够滋补肝肾,增强肝肾的功能,从而达到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杜仲还具有安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肾亏虚所致的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杜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杜仲胶、杜仲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苷、白桦脂醇、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抗炎、抗肿瘤等。
(一)降血压作用
杜仲的降血压作用是其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研究表明,杜仲中的多种成分,如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苷等,能够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此外,杜仲还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发挥降血压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杜仲对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小。
(二)降血脂作用
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杜仲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其降血脂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排泄等有关。杜仲的降血脂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自由基产生增多,抗氧化能力下降,导致细胞损伤和衰老。杜仲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从而发挥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研究表明,杜仲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延缓衰老相关指标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四)增强免疫力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杜仲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研究发现,杜仲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杜仲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保护机体免受炎症损伤。
(五)其他作用
除了上述作用外,杜仲还具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改善生殖功能等作用。研究表明,杜仲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杜仲还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密度,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此外,杜仲对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改善男性的性功能,提高女性的生育能力。
五、杜仲的附方及使用方法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杜仲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以下列举十个杜仲的附方及使用方法,并详细介绍其治疗功效、疗程、剂量等信息。
(一)杜仲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杜仲(去粗皮,炒令丝断)、补骨脂(炒香)、胡桃仁(去皮,研)各等份。
- 功效与作用:补肾壮阳,强筋健骨。主治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脚膝无力,头晕耳鸣等。
- 使用方法:将上述药物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 30 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淡盐汤送服。
- 疗程:一般以 4 周为一个疗程,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疗程。
- 剂量:杜仲、补骨脂、胡桃仁的用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 10-15 可之间调整。
(二)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 组成:独活 9 克,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 6 克。
- 功效与作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症。症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