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说住这边不是开玩笑的,她晌午就直接在这边做的饭。
大锅烧火炒菜,之前管饭的时候这边就留的米面粮油的都使唤完了,倒是还有把挂面。
这会儿的挂面都是自己家拿面,去作坊里做的,纯纯的面条子。
就是面不那么白,黑面的挂面。
于玲后来才知道,所谓的黑面,就是小麦磨成粉的过程中产生的,那个里头其实就是带着麸皮,所以颜色深一些。
她那会儿,网上都说吃黑面好,那黑面卖的比面粉贵,说是富含什么膳食纤维什么维生素啥的,总之说的老有营养了。
嗯,她在这不能说天天吃黑面,但是基本上是白面和黑面掺和着吃。
不过她也没吃出有多好吃来。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自己吃的都是真面粉,绝对没有掺石滑粉。
柿子鸡蛋汤,一人一大碗面条,于玲吃的饱饱了。
石头捞了两大海碗面条子,把菜底子都给打扫了,这吃相给老太太心疼的不成:大孙子真是守咔哒了。
咔哒就是吃苦了。
玲儿同学心里翻着白眼:天天都是吃老太太做的饭,就出来那么两天,这就受苦了?
那苦也太冤枉了。
“你怎么就要打水泥板盘炕呢?”
石头放下碗,跟她解释。
只不过这会儿的说法跟昨晚上的话又变了。
“你们三个住家里,我不太放心。”
切,这有啥好不放心的?你不在家的时候俺们三个一点事儿也没有,你回来了,就不放心了?
“你别不信,这两年挣钱的多了,下岗的也多了,社会治安没你想的那么好。
就前两天,那个大北面的青山镇上有一家子,连家底子直接让人搬走了。”
这八卦新鲜。
“真的假的?你听谁说的?”
“还真的假的,听盖房子的瓦工说的。”
石头吃饱了歪在炕上,翘着一只脚跟她说话。
“那师傅不是上人家村干活收尾,就听他们说的。
说是一帮子人,开着车,那家里的狗叫唤两声,直接给下了药,连个声都没有,几个人就那么开着大门搬粮食搬东西。”
于玲觉得不对。
“那家里人都睡死了?就听不见?邻居也没听见?他家的狗被药了,那附近的狗不至于都被药了吧?”
“那肯定不能,那晚上那附近的狗一直叫唤,但是没人出来。
我估计那家人要不是被迷了,要不就是也醒了,但是听动静不敢出来,就当没听见呗?”
……
“都跑家里头来了,还不出来看看?”
石头看着她,“你傻不傻,你不出声,人家也不进屋,就是搬东西,你要是出声,照了面,你知道那些人身上带不带刀,带不带枪的?”
枪!
还有枪!
中国是禁枪支的啊,这违法吧?
“他们还能有枪?”
“怎么没有,这两年少了,以前咱村好些人家家里都有枪,那气枪啥的都有。
以前几个村干架,都有枪。
现在政府都普及宣传,不让打枪了,但是打个鸟啥的还是可以的,打人不行。”
……
不是,这会儿还可以持枪?那是什么时候开始禁枪的?
“咱家有吗?”
“咱家没有,之前政府下来好几回,让有枪的人家自己上交,不过这事儿没证据谁也不能跑家里头去搜去,全凭自觉。”
这倒是,要是有人家里有但是不想上交,就说没有,那外人还真不知道。
这么说,还真是不应该出来,万一真有人持刀持枪的,激情下杀人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说让你们都过来,咱家那地方靠着边,基本上算单门独院的,人家要偷就爱找这样的下手。”
……
她怎么那么丧,就那么寸就能惹上小偷?
“那这里就安全了?靠着个大马路,人来人往的,更是容易招贼。”
“不得,这地方咱们在大院子里头,外面过路的谁知道这里有人,再一个,你看看周边这地方,租了院子还有房子的,都在这开店做买卖,你看看是不是基本上都是前面开店后面住人。”
他不说自己还真没注意,这附近住人了吗?
“你看大路边上开几个店了?咱俩从头数,包子店,小饭馆,还有一个商店,批发部,那边开了个澡堂子,理发店,再那边化肥店种子店,卖塑料纸的,再过去就是那些办作坊的,都有人住。”
她是没想到,这地方还有这么多店铺呢。
“都开在这,有人来买东西吗?”
“怎么没有,咱这地方十字路口的位置,好着呢,往东往西往北去,这附近的十里八村的,赶集进城的,都经过这,人流可不少。”
这么说确实是。
“再一个,这地方有作坊,有不少人在这干活儿,这些人都是附近村里的。他们回去也能给宣扬宣扬。”
于玲一听这个,“你说这地方有作坊,啥作坊。”
“你不知道吧?包咱村地方的除了自己人,外村也有来的。南边那个院子里就有玩具加工作坊,还有那做衣服的,不也在这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