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说道:
“那可不行,已经报官了,怎么能平息呢?”
周瑞家的等人好说歹说地劝说道:
“要是想息事,除非夏亲家太太自己出去阻拦验尸,我们就不再追究了。”
贾琏在外面也把她儿子吓唬住了,他情愿到刑部去具结阻拦验尸。
众人都同意了。
薛姨妈便让人买棺材把金桂收殓了,暂且不提。
且说贾雨村升任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
一天,他出都城去查勘开垦地亩,路过知机县,到了急流津,正要渡过对岸,因为等人夫,便暂且停下轿子。
只见村旁有一座小庙,墙壁倒塌,露出几株古松,倒也显得苍老古朴。
雨村下轿,悠闲地走进庙里,只见庙内神像的金身已经脱落,殿宇歪斜,旁边有一块断碑,字迹模糊,也看不清楚。
他想要走到后殿,只见一棵翠柏下有一间茅屋,茅屋里有一个道士闭着眼打坐。
雨村走近一看,觉得道士的面貌很是眼熟,心里想着好像在哪里见过,可一时又想不起来。
随从的人便要吆喝,雨村制止了他们,慢慢地走上前去,叫了一声:“老道。”
那道士微微睁开双眼,微微一笑道:“贵官有什么事?”
雨村便道:“本府出都城查勘事件,路过此地,见老道静修自得,想来道行高深,便想冒昧请教。”
那道人说:“来有来的缘由,去有去的方向。”
雨村知道他有些来历,便恭敬地拱手问道:
“老道是从何处修行而来,在此结庐?
这座庙叫什么名字?
庙里共有几人?
若是想真心修行,为何不在名山?
若是想广结善缘,为何不在通衢大道?”
那道人说道:
“葫芦尚且可以安身,何必在名山结舍?
庙名早已隐没,断碑上还有残留的字迹,我形影相随,又何须募捐修缮?
怎会像那‘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之辈呢!”
雨村原本是个聪明颖悟之人,一开始听到“葫芦”两字,后来又听到“玉钗”一对,忽然想起甄士隐的事来。
他又重新将那道士仔细端详了一番,见他容貌依旧,便屏退随从,问道:
“您莫非是甄老先生?”
那道人从容笑道: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
雨村听他说出“贾”字,越发确定无疑,便重新施礼,说道:
“学生自从承蒙您慷慨资助来到都城,托您的福得以科举中第,任职于他乡,才知道老先生超脱尘世,飞升仙境。
学生虽然急切地想要追寻您的踪迹,但想到自己是个风尘俗吏,无缘再拜见您的仙颜。
如今有幸在此相遇!
求老仙翁指点迷津。
倘若您不嫌弃,京城的寓所离此不远,学生定当供奉您,以便能朝夕聆听您的教诲。”
那道人也站起来回礼,说道:
“我在蒲团之外,不知道天地间还有什么其他事物。
刚才贵官所说的话,贫道一概不明白。”
说完,依旧坐下。
雨村又心生疑惑:
“想来若不是甄士隐,为何容貌、言语如此相似?
离别已有十九载,他面色却一如往昔,想必是修炼有成,不肯说破前世之事。
但我既然遇到了恩公,又怎能当面错过。
看来不能用富贵打动他,那关于妻女的私事就更不必说了。”
想罢,又说道:
“仙师既然不肯说破前因,弟子心中实在不忍!”
正要下拜行礼,只见随从进来禀报说:
“天色将晚,快请渡河。”
雨村正没了主意,那道人说道:
“请贵官速速登上彼岸,日后还有相见之日,再晚风浪就要大起来了。
倘若您真的不嫌弃,贫道日后还在渡头等候您的教诲。”
说完,仍合眼打坐。
雨村无奈,只得辞别道人出庙。
正要过河,只见一人飞奔而来。
不知发生了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红楼白话版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红楼白话版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