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黛玉虽然病得很重,但心里还明白。
一开始侍书、雪雁说话的时候,她也隐隐约约听到了一半句,却装作不知道,也是因为实在没有精神去搭理。
等到听了雪雁和侍书的话,才明白之前宝玉说亲的事情原来是商议了但还没有成,又加上侍书说是凤姐说的,老太太的意思是亲上加亲,而且人又是园子里住着的,除了自己还能是谁呢?
她这么一想,情绪由极度低落转而有了生机,心神顿时觉得清爽了许多,所以才喝了两口水,还想问侍书些话。
正好贾母、王夫人、李纨、凤姐听到紫鹃说的情况,都急忙赶过来看望。
黛玉心中的疑团已经解开,自然就不像之前那样一心求死了。
虽然身体还是很虚弱,精神也不好,但也能勉强回应一两句话了。
凤姐便把紫鹃叫过来问道:“姑娘也不至于这样啊,这是怎么回事,你这样吓人。”
紫鹃说:“实在是之前看着她情况不好,才敢去回禀的,回来却见姑娘好了许多,我也觉得奇怪。”
贾母笑着说:“你也别怪她,她懂什么呀。看到情况不好就说出来,这倒是她明白事理的地方,小孩子家不偷懒就好。”
说了一会儿,贾母等人估计她没什么大碍了,也就离开了。
正是: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击铃人。
不说黛玉的病情逐渐减轻,且说雪雁和紫鹃背地里都暗暗念佛。
雪雁对紫鹃说:“幸亏她好了,只是这病得奇怪,好得也奇怪。”
紫鹃说:
“病得倒不奇怪,就是好得奇怪。
想来宝玉和姑娘肯定是有姻缘的。
人家说‘好事多磨’,又说‘是姻缘棒打不回’。
这么看来,人心和天意,他们两个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再说,你想想那一年,我说林姑娘要回南方去,把宝玉急得都快死了,闹得家里天翻地覆。
如今一句话,又把这位姑娘弄得死去活来。
这不正应了三生石上百年前就结下的缘分吗?”
说着,两个人悄悄地抿着嘴笑了一会儿。
雪雁又说:
“幸亏她好了。
咱们以后可再也别说这些了,就是宝玉娶了别人家的姑娘,我亲眼看见他在那里结亲,我也绝不再说一个字了。”
紫鹃笑着说:“这就对了。”
不光紫鹃和雪雁在私下里谈论,就是其他人也都知道黛玉这病生得奇怪,好得也奇怪,三三两两的,都在小声议论着。
没过多久,连凤姐儿也知道了,邢夫人、王夫人也有些怀疑,倒是贾母大概猜出了八九分。
那时,正好邢夫人、王夫人、凤姐等人在贾母房里说闲话,说起了黛玉的病情。
贾母说道:
“我正想告诉你们,宝玉和林丫头从小就在一起,我原本只当他们是小孩子,怕什么呢?
后来时常听说林丫头忽然生病,忽然又好了,想来是他们都有些懂事了。
所以我想,他们要是一直这样在一起,到底不成体统。
你们觉得呢?”
王夫人听了,愣了一下,只得回答说:
“林姑娘是个有心机的人。至于宝玉,呆呆傻傻的,不懂得避嫌倒是有的。
但从表面上看,他们还都像个小孩子。
现在要是忽然把他们其中一个分出园子,不是反倒露出什么痕迹了吗?
古人说:‘男大须婚,女大须嫁。’
老太太您看,倒不如赶紧把他们的事情办了也好。”
贾母皱了皱眉头,说道:
“林丫头的古怪脾气,虽然也是她的优点,但我心里不想把林丫头配给宝玉,也是因为这点。
况且林丫头身体这么虚弱,恐怕不是长寿的人。
还是宝丫头最合适。”
王夫人说道:
“不只是老太太您这么想,我们也是这么觉得。
但也得给林姑娘找户好人家才行,不然,女孩子长大了,哪个能没有心事呢?
要是她真对宝玉有了私情,要是知道宝玉定下了宝丫头,那可就不好了。”
贾母说道:
“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亲,然后再给林姑娘找人家,哪有先安排外人的事再管自己人的道理。
况且林丫头年纪到底比宝玉小两岁。
照你们这么说,倒是宝玉定亲的事,最好别让她知道。”
凤姐便吩咐众丫头们说:
“你们都听见了?
宝二爷定亲的事,不许乱吵乱嚷;
要是有谁多嘴,小心她的皮!”
贾母又对凤姐说:
“凤哥儿,你自从身体不太好,也不大管园子里的事了。
我告诉你,可得多用点心。
不光是这件事,就像前年那些人喝酒赌博,也都不是小事。
你还是心思细密些,得多操点心,管管他们才行。
况且我看他们也就只服你。”
凤姐答应了。
娘儿们又说了一会儿话,才各自散去。
从这以后,凤姐经常到园子里照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