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走来,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想一定是刚才说起南边北边的话,触动了黛玉的心事,便问道:
“姑娘们说了半天话,想来姑娘又费神了。
刚才我叫雪雁告诉厨房,给姑娘做了一碗火肉白菜汤,加了一点儿虾米,配了点青笋紫菜。
姑娘觉得怎么样?”
黛玉说:
“也行。”
紫鹃说:
“还熬了一点江米粥。”
黛玉点点头,又说:
“那粥该你们两个自己熬,不用厨房熬才好。”
紫鹃说:
“我也怕厨房弄得不干净,我们自己熬。
就是那汤,我也告诉雪雁跟柳嫂儿说了,要弄得干净些。
柳嫂儿说,她准备妥当,拿到她屋里,叫五儿看着炖呢。”
黛玉说道:
“我倒不是嫌别人脏,只是病了好些日子,很多事情都不周全,都是靠别人;
这会子又要人家调度汤啊粥啊的,难免惹人厌烦。”
说着,眼圈又红了。
紫鹃说:
“姑娘这是想多了。
姑娘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又是老太太心坎上的人。
别人想在姑娘跟前讨好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抱怨!”
黛玉点点头,又问道:
“你刚才说的五儿,不就是那天和宝二爷那边的芳官在一起的那个女孩儿吗?”
紫鹃说:“就是她。”
黛玉说:“没听说她要进府里来吗?”
紫鹃说道:
“可不是,因为生了一场病,后来好了才要进来,可正好赶上晴雯她们出事的时候,就耽搁下来了。”
黛玉说:“我看那丫头长得还挺干净利落的。”
正说着,外面婆子送汤来了。
雪雁出去接,那婆子说:
“柳嫂儿叫我回姑娘,这是五儿做的,没敢在大厨房做,怕姑娘嫌脏。”
雪雁答应着,接了进来。黛玉在屋里已经听见了,吩咐雪雁告诉那老婆子回去,说谢谢她费心。
雪雁出去说了,老婆子就走了。
这里雪雁把黛玉的碗和筷子放在小几上,问黛玉:
“还有咱们从南边带来的五香大头菜,拌些麻油、醋怎么样?”
黛玉说道:
“也行,别太麻烦了。”
一面盛上粥来。
黛玉吃了半碗,用羹匙舀了两口汤喝,就放下了。
两个丫鬟把东西撤下去,擦净小几端走,又换上一张常用的小几。
黛玉漱了口,洗了手,便说道:
“紫鹃,添香了没有?”
紫鹃说道:“这就添。”
黛玉说道:
“你们就把那汤和粥吃了吧,味道还不错,而且干净。我自己添香就行了。”
两个人答应了,到外间自己吃去了。
这里黛玉添了香,自己坐着。刚要拿本书看,只听见园子里的风从西边一直吹到东边,穿过树枝,哗哗地响个不停。
一会儿,屋檐下的风铃也叮叮当当乱敲起来。
不一会儿,雪雁先吃完了,进来伺候。
黛玉便问:
“天气冷了,我前几天叫你们把那些小毛衣服晾一晾,晾过了吗?”
雪雁说道:“都晾过了。”
黛玉说道:“你拿一件来我披着。”
雪雁走去抱来一包小毛衣服,打开毡包,让黛玉自己挑。
只见里面夹着一个绢包,黛玉伸手拿起来,打开一看,原来是宝玉生病时送来的旧手帕,上面还有自己题的诗,泪痕还在。
里面还包着剪破的香囊、扇袋和宝玉通灵玉上的穗子。
原来是晾衣服的时候,从箱子里翻出来的,紫鹃怕遗失了,就夹在这个毡包里。
黛玉不看则已,看了之后,也不说穿哪一件衣服,手里只是拿着那两方手帕,呆呆地看着上面的旧诗。
看了一会儿,不知不觉眼泪簌簌地流下来。
紫鹃刚从外间进来,只见雪雁正捧着一毡包衣裳,在旁边呆呆地站着,小几上还放着剪破的香囊、两三截扇袋和铰断的穗子。
黛玉手中拿着两方旧手帕,上面写着字迹,正对着流泪。
真是:
失意人遇到失意事,新的泪痕夹杂着旧的泪痕。
紫鹃见了这样的情景,知道她是触景生情,回忆起往事,料想劝也没用,只好笑着说:
“姑娘还看那些东西做什么?
那都是那几年宝二爷和姑娘小时候,一会儿好,一会儿恼,闹出来的笑话。
要是像如今这样互相尊重,哪里会把这些东西白白糟蹋了呢!”
紫鹃这话本来是想让黛玉开心,没想到这几句话更勾起了黛玉刚来时和宝玉的旧事,眼泪越发像珠子一样连绵不断。
紫鹃又劝道:
“雪雁在这儿等着呢,姑娘披上一件吧。”
黛玉这才把手帕放下。紫鹃连忙拾起,把香袋等物包起来拿走。
黛玉这才披上一件皮衣,自己闷闷不乐地走到外间坐下。
回头看见桌上宝钗的诗信还没收好,又拿出来看了两遍,叹道:
“境遇不同,但伤心的心情却是一样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