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
老婆子说:
“宝姑娘出去了。
这里交给我们看着,还没搬完呢。
我们帮着送了些东西过去,这也就快完了。
你老人家请出去吧,让我们扫扫灰尘也好,从此你老人家也省得跑这一趟了。”
宝玉听了,发怔了半天,看着院子里的香藤异蔓,依旧是翠翠青青的,却忽然觉得比昨天凄凉了许多,更添了几分伤感。
默默出来,又见门外的一条翠樾埭上半天也没人来往,不像以前各处房里的丫鬟们不约而同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又俯身看那埭下的水,依旧是缓缓地流淌过去。
心里便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
悲伤感慨了一番,忽然又想到:“走了司棋、入画、芳官等五个人;
死了晴雯;
如今又走了宝钗、迎春虽然还没走,但连着几天也不见回来,而且接连有媒人来求亲:
大概园子里的人,不久都要散了。
就算烦恼,也无济于事。
不如还是去找黛玉相伴一天,回来还是和袭人在一起,就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能同生共死的。”
想完,仍往潇湘馆来,偏偏黛玉还没回来。
宝玉想,也该出去送送才是,无奈不忍心再伤感,还是不去了,便又垂头丧气地回来。
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忽然看见王夫人的丫头进来找他说:
“老爷回来了,找你呢,又有了好题目。
快走,快走!”
宝玉听了,只得跟着出来。
到王夫人房中,他父亲已经出去了。
王夫人让人把宝玉送到书房中。
当时,贾政正和众幕友们谈论寻秋的美景,又说:
“快散席的时候,忽然谈到一件事,真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慷慨’这八个字都具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要作一首挽词。”
众幕宾听了,都赶忙请教是什么样的妙事。
贾政便说:
“当年有一位王爷,被封为恒王,出镇青州。
这恒王最喜欢女色,而且公事之余爱好习武,因此选了许多美女,天天练习武艺。
每次公事办完就接连开宴几天,让众美女练习战斗、立功等拔的事情。
他的姬妾中有个姓林排行第四的,姿色出众,而且武艺更为精湛,大家都称她为林四娘。
恒王对她最为得意,于是破格提拔林四娘统领众姬妾,又称呼她为‘姽婳将军’。”
众清客都称赞道:
“妙极了,真是神奇!竟然以‘姽婳’二字加上‘将军’,反而更觉得妩媚风流,真是绝世奇文啊!
想来这恒王也是千古第一风流人物了。”
贾政笑着说:
“话自然是这样说,但还有更奇特可叹的事情。”
众清客都惊讶地问道:
“不知下面还有什么奇事?”
贾政说:
“谁知道第二年,就有‘黄巾’‘赤眉’一类的流贼余党再次聚集,抢掠山左一带。
恒王认为这些流贼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不值得大动干戈,于是就率领轻骑前去围剿。
没想到贼众很有诡诈智谋,恒王两战都没有取胜,最终被众贼杀害。
于是青州城内的文武官员,个个都说‘王爷尚且不能取胜,我们又能怎样!’
就有了献出城池的打算。
林四娘得知了这个噩耗,就召集众女将,下令说:
‘我们都一直蒙受王爷的恩情,顶天立地,却不能报答他万分之一。
如今王爷为国事牺牲,我也应当为王爷献身。
你们有愿意跟随我的,马上和我一同去拼死一战;
有不愿意的,也趁早各自散去。’
众女将听她这么说,都齐声说:‘愿意!’于是林四娘带领众人,连夜出城,一直杀到贼营。
贼众没有防备,被斩杀了几名首贼。
后来贼众见不过是几个女人,料想她们成不了大事,于是掉头反击,奋力一阵,把林四娘等人一个都没留下,成全了林四娘的一片忠义之志。
后来消息传到中都,从天子到百官,没有不惊叹称奇的。
之后朝中自然又派人去剿灭贼寇,天兵一到,贼寇就化为乌有,这就不必详细说了。
只说林四娘这件事,各位听了,可敬佩不可敬佩?”
众幕友都赞叹道:
“实在可敬佩、可称奇!
确实是个好题目,大家确实应该作首挽词来纪念一下。”
说着,早有人取来了笔砚,按照贾政口中所说的话,稍微改动了几个字,就写成了一篇短序,递给贾政看。
贾政说:
“不过如此。他们那边已经有了原序。
昨天又奉了恩旨,要核查前代以来,应该加以褒奖却被遗漏而没有奏请的各类人等,无论僧尼、乞丐还是妇女等人,只要有一件事值得嘉奖,就立即汇总履历送到礼部,以备奏请恩奖。
所以他们的原序也送到礼部去了。
大家听到这个新闻,所以都要作一首《姽婳词》,来铭记林四娘的忠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