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流下泪来。
他心里知道这诗出自黛玉之手,所以落下泪,又怕众人看见,就急忙自己擦掉了。
接着问:
“你们怎么得到这首诗的?”
宝琴笑着说:
“你猜是谁写的?”
宝玉笑着说:
“自然是潇湘子的稿子。”
宝琴笑着说:
“现在是我写的呢。”
宝玉笑着说:
“我不信。这声调口气,和蘅芜君的风格截然不同,所以我不信。”
宝钗笑着说:
“所以说你不通。难道杜工部每首都写‘丛菊两开他日泪’这样的句子吗?
他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这样柔媚的诗句。”
宝玉笑着说:
“话虽然这么说。
但我知道姐姐绝对不会让妹妹写这样伤感悼念的语句,妹妹虽然有这样的才华,也绝对不肯写。
不像林妹妹曾经经历离别丧亲之苦,才会写出这样哀伤的诗句。”
众人听了,都笑了。
到了稻香村,把诗拿给李纨看,李纨自然是称赞不已。
说起诗社的事,大家议定:
“明天是三月初二日,就重新起社,把‘海棠社’改为‘桃花社’,林黛玉就做社主。
明天饭后,大家齐集潇湘馆。”
接着大家又开始拟题。
黛玉便说:
“大家就以桃花为题作一百韵诗。”
宝钗说:
“使不得。
历来桃花诗最多,就算作了也必定落入俗套,比不上你这首古风。
必须重新拟题。”
正说着,有人来回禀:
“舅太太来了。
请姑娘们出去请安。”
因此大家都到前面去见王子腾的夫人,陪着她说话。
吃完饭,又陪着她到园里各处游玩了一遍。
到晚上掌灯时分,舅太太才离开。
第二天是探春的生日,元春早早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了几件玩物。
家里人都送了寿礼,这就不用说了。
饭后,探春换了礼服,到处行礼。
黛玉笑着对众人说:
“我这一社开得又不巧了,偏偏忘了这两天是她的生日。
虽然不摆酒唱戏,但少不得都要陪她在老太太、太太跟前玩一天,怎么能有空呢。”
因此把起社的日子改到了初五。
这天众姊妹都在房里吃完早饭后,就有贾政的书信到了。
宝玉请安后,把给贾母请安的信拆开,念给贾母听,上面不过是些请安的话,说六月中准定进京之类的。
其余的家信和事务的帖子,自有贾琏和王夫人拆开来看。
众人听说贾政六七月就回京,都高兴极了。
偏偏最近王子腾的女儿许配给了保宁侯的儿子为妻,选在五月初十日过门,凤姐又忙着张罗这件事,常常三五天不在家。
这天王子腾的夫人又来接凤姐,还一并邀请众外甥男甥女去闲玩一天。
贾母和王夫人让宝玉、探春、黛玉、宝钗四人跟着凤姐一起去。
众人不敢违抗,只得回房重新梳妆打扮。
五人告辞后,去了一天,掌灯时分才回来。
宝玉回到怡红院,歇了一会儿,袭人便趁机劝他收收心,闲的时候把书整理整理,提前准备着。
宝玉屈指算了算,说道:
“还早呢。”
袭人道:
“读书是第一件大事,练字是第二件。
到时候,你就算有了书,可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呢?”
宝玉笑着说:
“我平时也写了好多,难道都没收起来吗?”
袭人道:
“怎么没收着。
你昨天不在家,我就拿出来,总共数了一数,才有五六十篇。
这三四年的工夫,难道就只有这几张字吗?
依我说,从明天起,把别的心思都收起来,每天赶紧临几张字补上。
就算不能每天都写,也要大概说得过去。”
宝玉听了,急忙亲自又检查了一遍,实在是敷衍不过去,便说:
“从明天开始,一天写一百字才行。”
说完,大家就休息了。
到了第二天起来,宝玉梳洗完毕,就在窗下研墨,恭恭敬敬地临帖。
贾母因为没见到他,还以为他病了,急忙派人来问。
宝玉这才去请安,说道:
“因为练字的缘故,先把早起清晨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了,再做别的事,所以出来晚了。”
贾母听了,十分欢喜,就吩咐他:
“以后只管练字读书,不用出来也可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