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
话还没说完,只见赵姨娘走进来探望黛玉,问道:
“姑娘这两天好吗?”
黛玉知道她是从探春那儿来,路过顺便来看看,是虚情假意。
黛玉赶忙陪笑让座,说道:
“难得姨娘想着,这么冷的天,还亲自过来。”
又赶忙吩咐倒茶,一面又给宝玉使眼色。
宝玉领会了她的意思,就走了出来。
正好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宝玉见到了王夫人,王夫人又嘱咐他早点去。
宝玉回来后,看着晴雯吃了药。
这天晚上宝玉就不让晴雯挪出暖阁,自己睡在晴雯外边。又让人把熏笼抬到暖阁前,麝月就在熏笼上睡。
一夜无话。
到了第二天,天还没亮,晴雯就叫醒麝月说道:
“你也该醒醒了,就知道睡不够!
你出去让人给他准备茶水,我叫醒他就行了。”
麝月赶忙披衣起来说道:
“咱们叫醒他,穿好衣服,把这火箱抬过去,再让她们进来。
老嬷嬷们已经说过了,不让他在这屋里,怕传染了病气。
现在她们要是看见咱们挤在一起,又该唠叨了。”
晴雯说道:
“我也是这么想的。”
两人正要叫醒宝玉时,宝玉已经醒了,赶忙起身披衣。
麝月先叫进小丫头来,收拾好了,才让秋纹、檀云等人进来,一起伺候宝玉梳洗完毕。
麝月说道:
“天又阴沉沉的,只怕要下雪,穿那套毡衣吧。”
宝玉点头,立刻换了衣服。
小丫头用小茶盘捧来一盖碗建莲红枣汤,宝玉喝了两口。
麝月又捧来一小碟腌制的紫姜,宝玉含了一块。
宝玉又嘱咐了晴雯一番,就往贾母那儿去了。
贾母还没起床,知道宝玉要出门,就打开房门,让宝玉进来。
宝玉看见贾母身后宝琴脸朝里还睡着没醒。
贾母看到宝玉身上穿着荔色哆罗呢的天马箭袖,大红猩猩毡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子。
贾母问道:
“下雪了吗?”
宝玉说道:
“天阴着,还没下呢。”
贾母就吩咐鸳鸯:
“把昨儿那件乌云豹氅衣拿给他。”
鸳鸯应了一声,走去果然取来一件。
宝玉一看,只见这件氅衣金翠辉煌,碧彩闪烁,又与宝琴所披的凫靥裘不同。
只听贾母笑道:
“这叫‘雀金呢’,是俄罗斯国用孔雀毛捻成线织的。
前儿把那件野鸭子毛的给了你小妹妹,这件就给你吧。”
宝玉磕了个头,便披在身上。
贾母笑道:
“你先去给你娘瞧瞧,再出门。”
宝玉答应着出来,只见鸳鸯站在地上揉眼睛。
自从那日鸳鸯发誓坚决拒绝贾赦之后,她就再不跟宝玉说话。
宝玉正日夜为此不安,此时见她又要回避,便走上前笑道:
“好姐姐,你瞧瞧,我穿着这个好看吗?”
鸳鸯一甩手,径直走进贾母房中。
宝玉只好来到王夫人房中,让王夫人看了,然后又回到园中,给晴雯、麝月看过,
才回到贾母房中回禀道:
“太太看了,只说可惜了的,叫我仔细穿着,别糟蹋了。”
贾母道:
“就剩下这一件了,你要是糟蹋了,可就再没有了。
如今特意给你做这样的衣服,也是不可能的事。”
说着又叮嘱他:
“别多吃酒,早些回来。”
宝玉连应了几声“是”。
老嬷嬷跟随宝玉来到厅上,只见宝玉的奶兄李贵和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周瑞六人,带着茗烟、伴鹤、锄药、扫红四个小厮,背着衣包,抱着坐褥,牵着一匹配有雕鞍彩辔的白马,早已等候多时。
老嬷嬷又吩咐了他们六人一番,六人赶忙连应几声“是”,忙着捧鞭坠镫。
宝玉慢慢上马,李贵和王荣牵着嚼环,钱启、周瑞二人在前引导,张若锦、赵亦华在两边紧紧跟在宝玉身后。
宝玉在马上笑道:
“周哥、钱哥,咱们从角门走吧,省得到了老爷书房门口又得下马。”
周瑞侧身笑道:
“老爷不在家,书房天天锁着,爷可以不用下马。”
宝玉笑道:
“虽说锁着,还是要下来的。”
钱启、李贵等人都笑道:“爷说得是。
就算想偷懒不下马,万一遇见赖大爷、林二爷,虽说他们不好说爷,也会劝上两句。
要是有什么不妥,都算在我们头上,又要说我们不教爷守礼了。”
周瑞、钱启便径直出了角门。
正说着,迎面果然看见赖大进来。
宝玉赶忙勒住马,想要下马。
赖大急忙上前抱住他的腿。
宝玉便在马镫上站起来,笑着拉住赖大的手,说了几句话。
接着又见一个小厮带着二三十个拿着扫帚簸箕的人进来,见到宝玉,都顺着墙垂手站立,只有为首的小厮单膝跪地,请了个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