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每年到春分、秋分之后,必定会犯咳嗽的毛病;
今年又赶上贾母高兴,多出去玩了两次,难免有些劳累。
最近咳嗽又发作了,感觉比往常更严重,所以一直不出门,只在自己房里养病。
有时候觉得烦闷了,又盼着有姐妹来说说话解解闷;
可等到宝钗等人来看望她时,说不了三五句话,她又觉得厌烦了。
大家都体谅她在病中,而且平日里身体娇弱,受不得一点委屈,所以她招待不周、礼数欠缺,大家也都不责怪她。
这一天,宝钗来看望她,说起她的病情。
宝钗说:
“这里请的几个太医,虽然都还不错,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个高明的医生来看看,治好了不是更好吗?
每年都要折腾一春一夏的,你又不老又不小的,这样可不行,不是个长久的办法。”
黛玉说:
“没用的。我知道我的病是好不了了。
先不说病,就看我病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知道了。”
宝钗点头说:
“确实是这样。
古人说‘食谷者生’,你平日里吃的东西竟然不能增添精神气血,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黛玉叹道: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也不是人力可以强求的。
今年感觉比往年还更重了一些。”
说话间,已经咳嗽了两三次。
宝钗说:
“昨天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的用量太多了。
虽说这些药能益气补神,但也不宜太燥热。
依我看,首先要平肝健胃,肝火一平,就不会克制脾胃,胃气好了,饮食就能滋养人了。
每天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成粥喝,如果吃惯了,比吃药还好,最能滋阴补气了。”
黛玉叹道:
“你平日里待人,确实是极好的,可我是个最小心眼、多心的人,一直以为你心里藏着坏心眼。
从前天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我真是太感激你了。
以前是我错了,一直误会到如今。
细细想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没有兄弟姐妹,我长到今年十五岁,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那样教导我。
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往日见她夸赞你,我心里还不舒服,昨天我亲身经历,才知道她说得没错。
要是换作别人说了那些话,我绝不会轻易放过;
可你却不介意,反而还劝我,可见是我一直误解你了。
若不是前天看出来你的真心,今天这些话,我是不会跟你说的。
你方才说让我吃燕窝粥的话,虽说燕窝并不难得,但我因为身体不好,每年都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地方可去。
请大夫、熬药,用人参、肉桂,已经闹得人仰马翻了。
这会子我又要弄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倒不会说什么,可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难免会嫌我事多。
你瞧瞧这里的人,因为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他们就已经虎视眈眈,背地里说三道四了,更何况是我呢?
况且我又不是这里正经的主子,原本就是无依无靠投奔而来的,他们早就嫌弃我了。
如今我要是还不知进退,何苦要叫他们咒我呢?”
宝钗说道:
“这么说,我和你其实也差不多。”
黛玉说道:
“你怎么能和我比?你既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还有买卖、土地,家里也仍旧有房有地。
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在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钱,想走就可以走。
而我一无所有,吃穿用度,哪怕是一草一纸,都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些小人怎么会不嫌我呢。”
宝钗笑道:
“将来也不过多费一副嫁妆罢了,现在还愁不到这上头。”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
“人家才把你当成正经人,把心里的烦恼难处告诉你,你反倒拿我取笑。”
宝钗笑道:
“虽是取笑,却也是真话。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天,就陪你消遣一天。
你有什么委屈烦恼,尽管告诉我,我能解决的,自然会帮你解决。
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家里只有母亲比你母亲的情况略好一些。
咱们也算是同病相怜。
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像司马牛那样哀叹自己没有兄弟。
你刚才说的也有道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明天回家跟妈妈说,说不定我们家里还有燕窝,给你送几两来,每天让丫头们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动太多人。”
黛玉忙笑道:
“东西倒是小事,难得你这么贴心!”
宝钗说道:
“这有什么值得挂在嘴边的!
我只担心在众人面前照顾不周。
只怕你厌烦了,我这就先回去了。”
黛玉说道:
“晚上再来,陪我说说话。”
宝钗答应着便走了,暂且不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