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要画这园子,要是肚子里没有几幅山水布局的构思,那怎么能画好呢?
这园子就像一幅画一样,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不多不少,正好就是这个样子。
你要是只照着样子往纸上一画,肯定画不好。
这得看纸张的大小和画面的远近,该多的多,该少的少,分清主次,该添的添,该减的减,该藏的藏,该露的露。
先起好了稿子,再仔细琢磨斟酌,才能成一幅好图样。
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一定要用界尺来画。
稍微不注意,栏杆就画歪了,柱子也画塌了,门窗都倒过来了,台阶也离了缝。
甚至桌子都挤到墙里头去了,花盆都放到帘子上面了,那不就成了一张让人笑话的画了吗?
第三,要画人物,也要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衣服的褶子、裙带,手指和脚步,这都是最关键的;
一笔画不细致,不是把手画肿了,就是把脚画瘸了,染脸和画头发,那还是小事儿。
依我看,这可太难了。
现在一年的假太多,一个月的假又太少,干脆给她半年的假,再让宝兄弟帮着她。
倒不是说宝兄弟懂画能教她,那样反而更误事;
而是有不懂的地方,或者不好安排的地方,宝兄弟可以拿出去问问那些会画画的相公,这样就容易多了。”
宝玉听了,先高兴地说:
“这话太对了。
詹子亮画的工笔精细的楼台可好了,程日兴画的美人更是绝技,现在就去问他们。”
宝钗说:
“我说你就是瞎忙,我刚说一句,你就去问,也得等商量好了再去呀。
现在先说说用什么画?”
宝玉说:
“家里有雪浪纸,又大又能吸墨。”
宝钗冷笑着说:
“我说你不行吧!
那雪浪纸用来写字、画写意画,或者让会画山水的人画南宗山水还行,能吸墨,经得起皴染。
用它来画这园子,既不能上色,又很难晕染,画不好,纸也浪费了。
我教你个办法。
原先盖这园子的时候,就有一张详细的图样,虽然是匠人画的,可那园子的布局和方向是没错的。
你跟太太要出来,再按照那纸的大小,跟凤丫头要一块重绢,让相公把绢矾一下,然后照着这图样修改着起个稿子,添上人物就行了。
就是调配那些青绿颜色,还有泥金泥银,也得让他们来配。
你们还得另外生个风炉子,准备化胶、出胶、洗笔。
还得要一张粉油大案,铺上毡子。
你们现有的那些碟子也不全,笔也不全,都得重新再置办一套才行。”
惜春说:
“我哪儿有这些画画的工具呀?
不过就是用平常写字的笔画画罢了。
就是颜色,也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种。
再有,也就是两支着色的笔就没别的了。”
宝钗说:
“你怎么不早说。
这些东西我倒是还有,不过你也用不上,给你也是白放着。
现在我先替你收着,等你要用的时候我送你一些,不过也只能留着画扇子,要是画这么大幅的园子图,可就浪费了。
今天我给你开个单子,你照着单子跟老太太要去。
你们也未必知道得全,我来说,宝兄弟写。”
宝玉早就准备好了笔砚,本来就怕记不清楚,想写下来记着,听宝钗这么说,高兴地提起笔来认真听着。
宝钗说:
“头号排笔四支,二号排笔四支,三号排笔四支,大染笔四支,中染笔四支,小染笔四支,大南蟹爪笔十支,小蟹爪笔十支,须眉笔十支,大着色笔二十支,小着色笔二十支,开面笔十支,柳条笔二十支,箭头朱四两,南赭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绿四两,管黄四两,广花八两,蛤粉四匣,胭脂十片,大赤飞金二百帖,青金二百帖,广匀胶四两,净矾四两。矾绢用的胶和矾另外算,别管那些,你只管把绢交出去让他们矾就行。
这些颜色,咱们自己淘澄飞跌地加工一下,又好玩,又能用,包你一辈子都够使了。
再要顶细绢箩四个,粗绢箩四个,担笔四支,大小乳钵四个,大粗碗二十个,五寸粗碟十个,三寸粗白碟二十个,风炉两个,沙锅大小四个,新瓷罐两口,新水桶四只,一尺长白布口袋四条,浮炭二十斤,柳木炭一斤,三屉木箱一个,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
黛玉赶忙说:
“还得要一口铁锅,一个锅铲。”
宝钗说:
“要这个干什么?”
黛玉笑着说:
“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还以为你要铁锅来炒颜色吃呢。”
众人都笑起来。
宝钗笑着说:
“你哪儿知道。
那些粗色碟子要是不用姜汁子和酱先在底子上抹一抹烤一烤,一遇上火就会炸的。”
众人听了,都说:
“原来是这样。”
黛玉又看了一会儿单子,笑着拉着探春悄悄地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