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卫灵公时,卫国有个叫做蘧伯玉的人才很有能力,但得不到卫灵公的重用,迷子瑕品行不好却被重用。内心很是忧虑,但屡次进谏,卫灵公始终不采纳。后来,史鱼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在自己将要去世前,他把儿子叫了过来,嘱咐他说:“我在卫朝做官,却不能够进荐贤德的蘧伯玉而劝退弥子瑕,是我身为臣子却没有能够扶正君王的过失啊!生前无法正君,那么死了也无以成礼。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放在窗下,这样对我就算完成丧礼了。”史鱼的儿子听了,不敢不从父命,于是在史鱼去世后,便将尸体移放在窗下。
卫灵公前来吊丧时,见到大臣史鱼的尸体,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轻慢不敬,因而责问史鱼的儿子。史鱼的儿子于是将史鱼生前的遗命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听后很惊愕,脸色都变了,说道:“这是我的过失啊!”于是马上让史鱼的儿子,将史鱼的尸体按礼仪安放妥当,回去后,便重用了蘧伯玉,接着又辞退了弥子瑕并疏远他。
这两句写了两个人物——孟子和史鱼,两个人都是品行端正的人。孟子一生崇尚“仁义礼智”这四项做人的基本准则,并将其奉为圭臬。他始终秉持着高尚的道德操守,以仁为本,义字当先,遵循礼法,展现出超凡的智慧。而史鱼则以正直无私、秉公办事着称于世。他心中毫无偏私杂念,对待任何事务皆一视同仁,一切都是从国家和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孟子与史鱼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却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品行端正且坚守原则。无论是身处朝堂之上,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执行;还是归隐田园,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他们都能做到一丝不苟地坚持本心去行事。这种对自我内心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原则底线的坚定守护。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如同孟子和史鱼一般品行端正、坚守原则的仁人志士存在,我们的国家才得以不断发展进步,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
喜欢陪孩子共读千字文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陪孩子共读千字文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