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丹青代表史册记载还有很多。《东观汉记》记载光武帝刘秀诏令中就有“明丹青之信”之说;《后汉书·公孙述传》也有“帝与述书,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记录。“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咏怀诗》中有“丹青着明誓,永世不相忘”的诗句。在这些记录里“丹青”是代表誓约、表彰业绩昭着之人物且作为记录荣勋和大事的一种庄重的形式。所以,我们常说的“青史”,即指在竹简上被记载的历史。杜甫在《赠十八贲诗》中吟道:“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明代的于谦曾经留诗:“更有清名播青史”,即指古时很多的志士,为了“青史留名”、“但留清白在人间”,不惜以死明志的高贵气节。
“驰誉丹青”意思是这些将军们的不朽英名和赫赫战功将载入史册,流传千古。这描绘的是他们不仅为国家开疆拓土,打下万里江山,更使得自己的英明流传后世,让后人们敬仰。就在当世,也有皇帝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将功臣画像立卷,以彰后世的习俗。汉宣帝便将有功之臣的画像藏于麒麟阁,汉明帝也将这类画像藏于云台。着名的唐太宗更是将二十四功臣的画像绘制出来,高挂在凌烟阁之上。李贺在《南园十三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通过凌烟阁表达了书生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同时体现了一种壮志豪情,想要在战争中建立功勋,进入凌烟阁成为被后人铭记的英雄。
两句话综合下来的意思这些战功卓着的将军们血洒疆场,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和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英明不仅仅令敌人闻风丧胆,更让当时的人们铭记在心。而他们的英名和丰功伟绩也将记入史册,流芳千古。
或许有人会问怎么在这里看到的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事迹啊。怎么没有见到汉朝、三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啊?不是武不是还有卫青、霍去病、李广,文不是还有诸葛亮、司马懿的任务吗?这也不能怪周兴嗣,因为拓下来就没有关于他们的字,而且即使有也不一定适合出现在这一段文字之中啊。
喜欢陪孩子共读千字文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陪孩子共读千字文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