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会意字,最早出自金文。金文字形,从车,从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指围成营垒,引申义为驻扎等。
《说文解字》:“军,圜围也。四千人为军。从车,从包省。军,兵车也。”段玉裁注:“于字形得圜义,于字音得围义,凡浑、??等军声之字皆兼取其义。”桂馥义证:“圜围也者,《广雅》:军,围也。《宣十二年左传》:晋之余师不能军。杜注:不能成营也。”军队编制单位当为“军”字的本义,甲骨文称军队为“师”,西周金文也称为“师”,到了春秋金文叔夷钟、庚壶铭文等始见称军队为军。“军”指的就是军队的意思。
“最”,象形字, 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从冃,取声,冃本义是帽子。所以“最”字本义是军功最高,因为帽子戴在人的头顶上,所以古人造字时用“冃”作意符,表示最高,最突出的意思。引申义有聚拢、聚集等。 “最”字本义是指进攻并捉拿。原写作“最”,字形采用“冃”“取”会意。另外,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跟“殿”相对。现在,“最”也指首位,如“世界之最”。
在魏晋以前,有个“冣”字,从冖,取声,“冖”是“冃”的省略的写法,也表示与帽子有关的意义。“冣”的本义是聚拢、聚集,以“冖”为意符,是因为帽子有聚拢头发的作用(古人留长发)。“冣”和“最”在古代同音,在造字的时候,古人有意识地使二字意符的写法有区别。到了南北朝时期,“冣”字被“最”字代替了,因而“最”字又有了聚拢、聚集的意思。另外,“最”的意符“冃”到了楷书中变形为“?”,以便于书写。
“精”, 形声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从战国文字上来看,其字形就像稻桔上脱落的米粒, “米”表意,表示和粮食有关,而“青”表声兼表意,青出于蓝的意思,表示精是上等好米,故“精”的本义为纯净的米的意思。精字的本义指经过加工、挑选、提炼的东西。后来引申表示纯度高,质量好的意思。
“用军最精”的意思用兵作战最为精通。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的意思说四位名将,在古代用兵作战最为精通,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也成了所有武将的代表。有人说,怎只有这几个人们后续不是还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一众名将,首先是因为没他们的这些字啊,周兴嗣也很难做这“无米之炊”啊;第二,后续也会有一些卓越的人士陆续会出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喜欢陪孩子共读千字文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陪孩子共读千字文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