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形声字,从糸,彖声。字形中左边的“糸”,表示和是有关系;而“彖”的基本含义为《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如彖辞。彖表示的上天的断定;结合下来表示上天注定的丝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缘分。“缘”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说文解字》:“缘,衣纯也。”本义是装饰衣边。也因此有边缘的意思,进而引申为沿着的意思。
“善”, 会意字,在古文字中写作“譱”,上面是一只“羊”,下面是两个“言”组合成的誩(jìng)。“善”从“羊”,这与羊的某些品格有关。传说“羊”既是美好、吉祥之物,又是一种能判断善恶是非的为人所爱的动物。而“誩”,从二言。《说文解字·言部》:“誩,兢言也。从二言。” 《说文解字》:“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 “善”的本义是善良、慈善,跟“恶”相对的。后来又引申为美好的意思。
“庆”, 会意字,其繁体字为“庆”。甲骨文字外部为鹿形,中部为“心”。 古人去庆贺别人时要带礼物,而且对礼物的种类也有严格的规定。《仪礼·士昏(婚)礼》记载婚姻纳征的时候需“玄繻束帛俪皮,如纳吉礼”,郑玄注说皮就是鹿皮。
《说文解字》:“庆,行贺人也。从心从夊。吉礼以鹿皮为贽。” 古人将鹿看作一种象征祥瑞、喜庆的动物,甚至带着仙气的动物。正因为鹿的这种喜庆含义,先民们才用它来做吉礼及聘礼之贽。“庆”的构字正是这种礼俗的反映。它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送礼庆贺之图:一个人怀着一颗热烈的心,带了鹿(鹿皮)去祝贺别人的喜庆之事。所以“庆”本义为“庆贺、庆祝”。有善则庆,有福则庆,此乃人之常情,因此“庆”字也便有了“善”和“福”之义。
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内容,我们能够清楚地明白,这两句话想要表达的含义是人所遭遇的祸与福其实都源于自身的行为举止以及道德品质的积累。就如同一个人在山谷中大声呼喊,最终听到的也只会是自己的声音;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由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造成的,埋怨上天或者他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太上感应篇》开篇便明确指出:“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我们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来看,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谓“有余庆”,意味着福气和恩泽能够长久延续,这正是积累善行所带来的回报;而“有余殃”则表示灾难和祸害接连不断,这是恶行积累的结果。
因此,这两句话着重探讨了善与恶、福与祸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明确的是,善恶是原因,福祸是结果,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必须清晰地分辨出来,绝对不能颠倒。只有正确理解并遵循这个因果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和命运的走向。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对共存的关系。人为什么会有祸?因为恶积,是小恶的不断积累。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所以“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的量变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自己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山顶上的石头连小孩子都能撬动,一旦石头滚下山来,巨汉也挡拦不住。
喜欢陪孩子共读千字文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陪孩子共读千字文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