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使者一路疾驰,丝毫没有减速之意,径直朝着扶苏和蒙恬所在之处飞奔而去。待到离二人还有数丈之遥时,他猛地一拉缰绳,胯下骏马前蹄高高扬起,发出一声长嘶后稳稳停住。紧接着,使者身手敏捷地从马上一跃而下,动作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只见他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高举过头顶,然后扯开嗓子高声大喊道:“圣旨到,扶苏公子、蒙恬将军接旨!”其声音犹如洪钟大吕一般,在整个营地内回荡开来,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
扶苏与蒙恬对视一眼,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他们赶忙跪地,聆听诏书。使者展开诏书,大声宣读起来。随着诏书内容的传出,扶苏与蒙恬的脸色变得愈发苍白。狂风呼啸,吹动着他们的衣袂猎猎作响,似也在为这未知的紧张氛围添上一笔。
他们赶忙跪地,动作整齐而迅速,扬起一片尘土。扶苏挺直脊背,神色凝重,虽努力保持镇定,可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泄露了内心的波澜;蒙恬紧握着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坚毅的面容下藏着难以掩饰的忧虑。
使者神色冷峻,缓缓展开诏书,动作不疾不徐,却好似故意拉长这煎熬的时刻。诏书展开,在风中哗哗作响,使者提高音量,大声宣读起来。声音在空旷的场地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下下敲在扶苏和蒙恬心上。
随着诏书内容的吐出,扶苏的脸色愈发苍白,眼中满是不可置信,身形晃了晃,险些栽倒。蒙恬眉头紧锁,目光中闪过愤怒与怀疑,紧咬着牙关,似要将满腔的不甘咽下。风,依旧在吹,可此时的他们,仿若置身于冰窖之中,被这诏书带来的寒意彻底笼罩,命运的齿轮开始无情转动,他们却无力抵抗。
蒙恬也是一脸震惊,他怒目圆睁,大声说道:“此诏定有蹊跷!公子,我们不可轻信,应派人回咸阳查明真相。”“不,这不可能!”扶苏悲愤交加,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我对父皇一片赤诚,对国家忠心耿耿,为何父皇要赐我自尽?”他手中紧紧攥着那道诏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诏书在风中猎猎作响,似也在为这荒谬的命令而悲鸣。
扶苏伫立在营帐之中,营帐外风声呼啸,似在无情地嘲笑着他的天真。回想起往昔与父皇相处的点滴,那些教诲与期许仿佛还在耳畔回响。自己一心为大秦的千秋万代着想,多次直言进谏,虽偶有忤逆圣意,但皆是出于对国家的一片热忱。
此时此刻,那道诏书宛如一柄锋利无比的利剑,无情地刺穿了他那颗原本坚强的心。每一个字都仿佛化作了尖锐的芒刺,深深地扎入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他痛不欲生。
他呆呆地站在原地,眼神空洞无神,脑海里像是被投入了一块巨石般,掀起了惊涛骇浪。大秦百姓们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庞,不停地在他眼前闪现。
那些百姓们,有的面带微笑,眼中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有的则满脸忧虑,眉头紧锁,似乎在担忧着明日的生计。但无一例外的,他们望向他时,那一双双眼睛里都流露出一种质朴而又殷切的期望。
这些目光犹如千斤重担压在了他的肩头,他深知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重大。曾经,他满怀信心与豪情壮志,一心想要为大秦开创一个更为繁荣昌盛的时代,让百姓们都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然而,此刻手中的这道诏书,却将他所有的梦想和希望击得粉碎。
“难道,这一切终究是错付了吗?”扶苏喃喃自语,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滑落。此时,营帐外的士兵们沉默地伫立着,他们望着营帐内那孤独而悲愤的身影,心中亦是五味杂陈。而扶苏,在这无尽的悲愤与迷茫中,不知该何去何从。
扶苏痛苦地闭上双眼,泪水夺眶而出:“父皇之命,岂敢不从?我若抗旨,便是不忠不孝。”说罢,伸手接过使者递来的宝剑。
蒙恬赶忙阻拦:“公子,万万不可!您若就此自尽,正中他人下怀。且陛下向来英明,怎会突然下此诏书?其中必有阴谋!”扶苏痛苦地闭上双眼,泪水夺眶而出:“父皇之命,岂敢不从?我若抗旨,便是不忠不孝。”说罢,伸手接过使者递来的诏书。那诏书在风中微微颤动,似也承载着这沉重的命运。
他缓缓睁开双眼,望向远方,那是咸阳的方向,是父皇所在之处。往日与父皇相处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那些教导、那些期许,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如今这诏书,却如一道无情的催命符。
扶苏深知,父皇对自己向来寄予厚望,可不知为何会下此旨意。但自幼所受的教诲让他将忠孝视为生命的准则。哪怕心中有千般疑惑、万般不甘,也无法违背这旨意。扶苏手持诏书,神色凝重,眼中满是不解与困惑。他伫立在营帐之中,营帐外的风声呼呼作响,似在低诉着他此刻内心的迷茫。
“父皇对自己向来寄予厚望,可不知为何会下此旨意。”这道诏书如同一道难以理解的谜题,在他脑海中反复盘旋。他回想起往昔与父皇相处的种种,那些教导、那些期许,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如今,这诏书却似一道冰冷的隔阂,将他与父皇的温情切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