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远交近攻”策略的实施,秦国在领土和实力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而范雎也因功被秦昭襄王任命为相国,封应侯,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第五节:恩怨分明 睚眦必报
范雎成为秦国相国后,并没有忘记曾经在魏国所遭受的屈辱。他决定对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进行报复。
范雎派人四处打听须贾和魏齐的下落。不久后,须贾作为魏国使者来到秦国。范雎得知后,故意穿着破旧的衣服去见须贾。须贾看到范雎如此落魄,心中不免有些怜悯,便留他吃饭,并送给他一件粗布袍子。
在交谈中,须贾得知范雎在秦国相识一些人,便请他帮忙引见秦国相国张禄,希望能通过张禄的关系,让魏国避免一场灾祸。范雎答应了须贾,亲自为他驾车前往相府。
当车驾来到相府门前,范雎让须贾在门外等候,自己先进去通报。须贾在门外等了许久,却不见范雎出来,便向门卒打听。门卒告诉他,刚才驾车的就是相国张禄。须贾大惊失色,意识到自己得罪了秦国相国,连忙脱光上衣,袒胸露背,跪在地上,请求范雎饶恕。
范雎坐在堂上,历数须贾的罪行,但念在须贾送他袍子,还有一丝故人之情,便饶了他的性命,只是让他回去告诉魏王,速速将魏齐的人头送来,否则秦国将大兵压境。
须贾回到魏国后,将此事告知魏齐。魏齐惊恐万分,连忙逃到赵国,躲在平原君赵胜的家中。秦昭襄王得知魏齐的下落后,为了替范雎报仇,也为了进一步打压赵国,设计将平原君骗到秦国,以此要挟赵国交出魏齐。魏齐走投无路,最终自杀身亡。
范雎大仇得报,他恩怨分明、睚眦必报的性格也让天下人对他既敬畏又钦佩。
第六节:功高震主 急流勇退
随着秦国在范雎的辅佐下日益强大,范雎的声望和权力也达到了顶峰。然而,高处不胜寒,功高震主的他逐渐引起了秦昭襄王的猜忌。
此时,秦国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让范雎陷入了困境。他举荐的郑安平在与赵国的战争中战败投降,按照秦国的法律,举荐人应受连坐之罪。虽秦昭襄王念及范雎的功劳,并未处罚他,但此事让范雎心中忐忑不安。
不久后,范雎举荐的王稽又因通敌罪被处死。连续两次举荐之人犯下重罪,这让范雎在朝堂上的处境愈发艰难。范雎深知自己已失去了秦昭襄王的信任,继续留在相位上,必将给自己带来灾祸。
经过深思熟虑,范雎决定急流勇退。他向秦昭襄王上书,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辞去相国之位,并推荐蔡泽接替自己。秦昭襄王同意了范雎的请求,免去了他的相国职务。
范雎辞去相国后,回到自己的封地应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在应城反思自己的一生,虽历经坎坷,但终究实现了自己的抱负,也算是不枉此生。不久后,范雎在应城病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范雎的一生,从一个出身低微的寒士,凭借自己的智慧、谋略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步步登上秦国相国的高位,他的“远交近攻”策略对秦国统一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通过努力和智慧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金句分享: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思是即使仅给过一顿饭的恩惠,也一定报答;纵然只有瞪一眼的怨恨,也必定报复,体现了一种恩怨分明的态度。
喜欢古今名人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古今名人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