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决策方法与思维模式
(一)常用决策方法
1. 经验决策法
经验决策是基于过往的实践经验来做出当下的决策。在职场中,人们往往会遇到与之前相似的情况,这时过往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就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一位资深的项目经理,在多次负责项目的过程中积累了应对不同客户需求、协调团队资源以及把控项目进度的经验,当面临新的项目决策时,如选择项目团队成员、确定项目的关键节点等,他会参考以往类似项目中哪些人员搭配最有效、哪些时间安排最合理,以此来做出决策。
然而,经验决策也有其局限性,因为时过境迁,市场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完全依赖经验可能会忽视新的情况和风险。所以在运用经验决策时,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分析。
2. 群体决策法
群体决策是召集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决策过程,通过集思广益来达成决策结果。常见的形式有头脑风暴、德尔菲法等。在头脑风暴中,团队成员可以自由地提出想法、观点,不受限制,旨在激发创新思维,为决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一家广告公司在策划一个大型营销活动方案时,组织创意团队、市场团队、客户团队等多部门人员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创意、活动形式以及目标受众定位等建议,然后再从中筛选、整合出最佳方案。
德尔菲法则是通过多轮匿名反馈和统计分析,让专家或相关人员对决策问题发表意见,逐渐达成相对一致的看法。比如,在企业决定引进一项新技术时,邀请行业内的技术专家、内部的技术骨干等人员,通过多轮的问卷调查、反馈、整理,最终确定该项新技术是否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以及如何实施引进等决策内容。群体决策能够汇聚众人的智慧,但也可能存在决策效率低下、容易受群体思维影响等弊端,需要合理引导和把控。
3. 定量决策法
定量决策是借助数学模型、数据分析等量化手段来进行决策。例如,在企业的生产决策中,运用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原材料、人力、设备等),如何安排不同产品的生产数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投资决策中,通过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等财务指标计算分析,评估不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性,从而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
定量决策的优点在于其科学性和客观性较强,基于数据和模型得出的结果有较为坚实的依据。但它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模型的适用性要求较高,而且有些复杂的职场决策情境难以完全用定量的方式来描述,还需要结合定性分析等其他方法共同使用。
(二)培养多元思维模式
1.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强调依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推理、分析来得出结论。在职场决策中,运用逻辑思维可以梳理决策问题的条理,明确因果关系。例如,在分析产品销量下滑的原因时,从市场环境(外部因素)、产品自身质量和功能(内部因素)、营销推广策略(关联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逻辑推导,排查可能导致销量下降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决策,如改进产品、调整营销策略或拓展新市场等。
在汇报决策思路和方案时,逻辑思维也能让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便于他人理解和认可。比如,按照“提出问题 - 分析原因 - 提出解决方案 - 预期效果”这样的逻辑结构来阐述决策内容,使整个决策过程一目了然。
2.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有助于突破传统观念和常规做法的束缚,发现新的决策思路和解决方案。在职场中,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鼓励自己和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敢于质疑现有的模式和方法。
例如,传统的办公用品采购都是由行政部门统一负责,按固定的供应商、固定的品类进行采购,但通过创新思维,可以考虑引入电商平台的采购模式,整合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集中采购或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又能降低采购成本。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头脑风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方法来培养,为职场决策注入新的活力。
3.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要求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决策问题,将决策对象视为一个由多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考虑是否开展一个跨部门合作项目时,不能仅仅关注项目本身的收益,还要考虑到对各个参与部门的影响,如对部门工作负荷、资源调配、员工激励等方面的影响,以及项目在整个公司业务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与其他业务板块的协同关系等。
通过系统思维,能够全面评估决策的影响范围和潜在后果,避免因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做出更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决策。例如,企业在决定升级一款核心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研发、生产环节的改变,还要考虑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客户反馈等多个环节如何与之相适应,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规划整个升级决策过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