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直面恐惧与焦虑,转换思维角度
当面对任务产生恐惧和焦虑时,不要逃避,而是试着分析具体是哪些因素让自己感到害怕,将其写下来,然后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担忧。同时,把对失败的担忧转换为对学习和成长的期待,把他人的评价看作是帮助自己进步的反馈。例如,对于那个要做全新领域项目的员工,可以先列出自己担心的问题,如缺乏相关知识、可能遇到技术难题等,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把这次项目当作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克服拖延,积极投入工作。
3. 激发内在动力,明确目标价值
深入挖掘任务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找到能让自己感兴趣、有动力去做的点。可以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并为每个小目标设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当完成一个小目标时,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以此来增强内在动力。比如,学习外语时,把能够出国旅游自由交流、看懂原版电影等作为学习的动力,每记住一定量的单词或掌握一种语法就奖励自己看一集喜欢的外语电视剧,这样就能促使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减少拖延。
4. 克服即时满足倾向,培养延迟满足能力
意识到即时满足带来的只是短暂的快乐,而通过克服拖延完成有价值的任务能带来更长远、更深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培养延迟满足能力,如设定固定的娱乐时间,在完成一定量的任务后才允许自己去做喜欢的娱乐活动;或者进行自我提醒,每当想要去做那些即时满足的事时,就想想完成任务后的美好场景,以此克制自己的冲动。
(二)优化时间管理与任务规划
1. 准确评估时间,制定合理计划
在接到任务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任务的实际难度,客观、准确地预估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计划。可以将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例如,对于一个需要一周时间完成的项目报告,可以先列出各个环节,如资料收集(2天)、框架搭建(1天)、内容撰写(3天)、校对审核(1天),然后按照这个计划有序推进,避免因时间安排不合理而导致拖延。
2. 学会分解任务,化整为零
面对复杂的大任务时,将其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设定明确的完成标准和时间节点,这样做会让任务看起来更具可操作性,也更容易让人产生行动的动力。比如,要装修一套房子,这是一个很繁杂的大工程,可以分解为确定装修风格(1周)、选择装修公司(1周)、采购装修材料(2周)、各个房间的施工(具体按施工进度安排)等小任务,依次完成这些小任务,最终就能顺利完成整个装修项目,避免因任务庞大而无从下手产生拖延。
3. 运用时间管理技巧,提高效率
采用一些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如番茄工作法,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进行短暂休息(5分钟),每完成4个番茄时段可多休息一会儿(15 - 3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减少拖延。还可以使用时间块管理法,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间块,每个时间块安排特定的任务,严格按照时间块执行,避免时间被随意浪费。
(三)打造专注环境,排除干扰因素
1. 营造独立安静的工作学习空间
在家中或办公室里,专门设置一个相对独立、安静且整洁的区域用于工作和学习,将与任务无关的物品,如手机、游戏机等移开,减少视觉和听觉上的干扰。可以在这个空间摆放一些绿植、励志标语等,营造积极专注的氛围。例如,在书房里只摆放桌椅、电脑、书籍和必要的文具,关上房门,调暗灯光亮度到舒适且不刺眼的程度,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专注做事。
2. 利用工具限制干扰源
借助一些软件工具来限制自己接触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如使用手机的专注模式,在设定的时间段内屏蔽掉社交媒体、游戏等应用的通知;在电脑上安装网站屏蔽插件,阻止自己访问娱乐、购物等无关网站。同时,可以将手机调至静音或飞行模式,只保留重要联系人的来电提醒,避免被频繁的消息打扰,从而保持专注,提高行动力,减少拖延的可能性。
3. 与积极自律的人交往,融入积极环境
尽量减少与那些有拖延习惯的人的接触,多与积极自律、行动力强的人交往,加入一些学习小组、自律社群等,让自己置身于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群体里,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监督,能够激发自己的斗志,促使自己向他人学习,改掉拖延的毛病。比如,参加一个早起学习打卡群,每天看到群里的小伙伴们都早早起床学习、分享学习成果,自己也会受到感染,不好意思继续拖延,从而养成早起学习的好习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