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明的演化和进步,就像是一艘逆流而上的船,那么这艘船的动力系统,一定是教育。”
“大家可能会很好奇,似乎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好大学,然后有一个敲门砖,找到一个好工作,仅此而已。”
“和改变世界有什么关系?”
“这是因为大家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
“可如果站在人类这个族群的角度上看呢?”
“只要把视角拉的足够高,把时间拉的足够长,便有了答案。”
顾然喝了一大口水,然后缓缓道来:
“有一个定律,曾经将人类文明禁锢了数万年之久。”
“这个定律就是‘人不可能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事’。”
“我们之前讲过,打破这个禁锢的,是一场巧合,”
“伴随着一场全球性的大洪水,文明应运而生。”
“此时,大概是三皇五帝时代,”
“文明的突然诞生,让人类种群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的同时,也让祖先手足无措诚惶诚恐,”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不知道文明从何而来的祖先,一边享受着文明带来的丰厚回报,一边将其归功于鬼神、祖先,大加祭祀,”
“为了避免文明再次被禁锢,”
“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把获得这个认知的方法总结起来,并教给后人。”
“这便是教育的雏形。”
“而后,通过教育,这个本不属于人类的认知被人类族群所消化,”
“然后在此基础上触发了第二次文明突变,也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轴心时代的到来,”
“时间大概在我国的西周至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而这时候获得认知的那一批圣人,已经不再像第一批祖先那么惊慌失措,”
“他们开始从中悟‘道’,并首次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这一次获取的认知依旧局限,但目光已经开始从人类族群本身,向外蔓延,”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道与制度相融合,逐渐将社会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驯化场,也标志着教育开始走向成熟,”
“自此之后,对‘道’的学习,直接和前途、仕途、功名挂钩,并影响至今。”
“哪怕是现在,大家也都普遍认为学习好了,从学校出来才有前途;学习不好,从学校出来就没有前途。”
“可事实上呢?”
“除了科研教学等行业,绝大部分的人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其实和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是并不匹配的,往往需要出来的时候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才行。”
“那学校里埋头苦读学习的知识是为了什么?”
“我相信大家可能都疑惑过,”
“疑惑很多知识等到出了校门恐怕一辈子也用不到了,为什么要学?”
“疑惑过为什么不从幼儿园就开始选专业,然后就一门心思的去学这一门专业,学到精通?”
“我相信有不少人在上学的时候这么想过,甚至也曾为自己的天才想法感到赞叹。”
“那么现在大家应该就知道原因了。”
“对于个体而言,或许这些广泛且无趣的知识并不足以改变什么,”
“但对于人类族群而言,消化旧有认知,依旧是获取新认知的必经之路。”
“所以给个粗暴一些的结论就是,不是教育改变世界。”
“而是只有学习,才能改变世界。”
“所谓的敲门砖,所谓的学历,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只是社会这个驯化场,给予个人的补偿。”
顾然停顿了片刻,然后紧紧攥住了拳头,
脸上的淡然消失不见,替而代之的是一股狠厉:
“大家或许不理解为什么我说是对绝大部分人的补偿,”
“而不是所有人。”
“因为天才是不需要补偿的,”
“我说过,学习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而绝大部分人的痛苦付出,在个人角度是为了功名利禄,”
“但在宏观层面,为的就是通过旧有认知产生共振,从而创造出天才。”
“然后由这些天才充当先行者的角色,去为人类探索更广阔的未来。”
“大家应该也发现了,在拿我国历史举例的时候,从轴心时代的第二次文明大爆发之后便结束了。”
“为什么?”
“为什么再往后便不再自豪下去了?”
“为什么明明那么辉煌的过去,突然戛然而止?”
“因为,在六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我们不慎走进了一条岔路,”
“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太舒服了。”
“舒服到让人已经忽视了获取认知、革新认知的重要性。”
“舒服到让人已经失去了改变的动力。”
“先贤为了让世人消化他们的“道”,选择和帝王合作创造出了思想统一、凝聚力极强的制度,”
“此举本意是为了孕育出那些可以延续和扩展‘道’的人,”
“但帝王背弃了圣人,选择了墨守成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