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贾政和贾母一直在等林家的回信,从中午等到天黑。
贾母和贾政母子俩脸色都不太好。
贾政担忧的跟贾母说:“母亲,这都会了,林家还没回信,林妹夫他该不会是不来了吧?”
贾政说着神情不对,他觉得是应该难堪了。
“早知道就不给林家送请帖了。我这生辰尴尬,这生辰宴也不好办,还不如和以前一样,一家人吃个饭算了……”
俗说话:人怕腊月死,更忌腊月生。
贾政对自己的生辰,一直不喜,觉得贾母没将自己生在好时候。
心里有怨气,贾政埋怨的念叨起来。
贾政这人就是这样子,遇到不如意的事都忍不住念叨,怪罪别人,将事情推到别人身上,埋怨别人。或许这样,能让他自己心里好受些。
都说知子莫若母。贾母无疑是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听贾政念叨她也不高兴。
贾母最近烦躁得很,觉得事事不顺。
贾母有些不耐烦打断贾政的话说:“政儿你别念了,念得我头疼。”
“我们为什么要请林如海来你也知道,不借你生辰请他来,你有别的办法能请他来吗?”
贾政哑口无言。他哪里有什么办法?
就贾政那脑子,他能想出办法才怪呢。他要是连这事都能想出办法来做解决,那他就不会在工部员外郎的位置上一坐二十多年了。
贾政沉默了,因为他想不出别的办法。
贾母看他的样子,满是无奈,但她还是继续说道:“元春是你的女儿,是我们贾家,甚至是我们金陵四大家族最后的希望。我们必须推她上去,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我们贾家,你明白吗?”
或许贾母她心狠手辣,或许她眼界格局不够 ;但贾母她无疑是个聪明人,她已经看出贾家,甚至金陵四大家族已经到了绝境了。能不能扛过去,就看宫里的贾元春了。
金陵四大家族世代联姻,他们四家利益绑在一起,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贾史王薛,贾家门双国公,四大家族贾家最显赫。可是哪怕是最显赫的贾家也已经没落了。
如今的贾家甚至不如王家和史氏,这让贾母如何能甘心。
贾母想让荣国府恢复往日的荣耀,可荣国府的男丁不行,她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贾元春身上。贾元春已经是荣国府最后的希望,也是贾家最后的希望,更是金陵四大家族最后的希望。
特别是贾王薛三家最后的希望。至于保龄侯史家,已经渐渐脱离了金陵了四大家族了。
贾母问贾政,贾政他懂吗?或许他根本不懂吧。
贾政沉默不说话。
贾母叹息,叹不尽无奈。
母子俩皆沉默。过了好一会贾政突然说:“母亲,再过几日就过年了。林妹夫如今已经回京了,过年他总要来拜见吧。到时再与他说也不迟啊。母亲您说呢?”
贾政突然想起这个,他抬眸看着贾母说。虽然贾政已经年过五十了,可他看贾母的眼神还透着清澈的愚蠢。
对上贾政的眼睛,贾母她无语。
贾母无力道:“若是能等到过年,我会这么着急吗?”贤亲王和甄贵太妃根本不给他们时间。
贾政又说道:“若是母亲您实在着急,不如您直接去林府找林妹夫好了。您是林妹夫的岳母,林妹夫总不会不见你吧?”
贾政理所当然的说。显然他没想过,若是去林府找林如海就能解决,贾母她会不去吗?若是等到林如海来拜见时,能解决事情,贾母会不愿意等吗?
不去林府找林如海,不等林如海来拜见;那就说明不管是去林府找林如海还是等林如海来拜见都解决不了事情。
只有在贾政生辰时请林如海过来才有可能解决事情;所以贾母才会让贾政给林如海写请帖。
至于为什么非得是贾政生辰呢,或许这和来给贾政庆生的宾客有关。或许某个宾客能在贾政生辰时过来,却不能在林如海过来拜年时过来,更不能亲自去林府。
贾母已经无力再说,她抬手朝贾政挥了挥:“你回去吧。”
贾政却没立即走,他还傻傻地问贾母:“母亲,那请帖还送吗?我的生辰宴还办吗?”
贾母听到这愚蠢的问题,没忍不住冲贾政说道:“送什么送?不送。林如海都不来,那些请帖送出去请人来又有什么用?”
“你的生辰宴了不办了。你回去。见你就烦。”
贾政听了不高兴,但他不敢在贾母面前表现出来,所以他一本正经的朝贾母行礼:“母亲,那儿子告退了。”
贾政走了,贾母无奈长长叹息。
贾政至今没办明白贾母的心思。贾母就是想借他的生辰请林如海过来。贾母让他写了那么多请帖,却只是先将给林如海的请帖送出去,而其他请帖都还压着没送出去。
贾母就是在等林如海的回信,只要林如海答应过来,那么其他请帖就会被送出去,请一些亲朋故友来参加贾政的生辰宴,借其他人掩盖请林如海过来的目的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