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仙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明确表达了想要学习昙花一现这门独特武学的意愿。
唐诗见此,心中欣然,毫无保留之意。
他深知武学传承的珍贵,也欣赏小医仙对武学的热忱,当下便将昙花一现的精妙之处和潜在弊端,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
他先是详细阐述了昙花一现瞬间爆发的惊人威力,在关键时刻,此招可如同一道划破黑夜的闪电,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致命一击,让对手防不胜防。
然而,这招也并非毫无破绽,施展之后,施展者自身会因气血的瞬间剧烈涌动,导致短时间内真气紊乱,若不能及时调息,很可能会对经脉造成损伤,影响后续的战斗能力。
说完利弊,唐诗又陷入了对这门武学的回忆与思索之中,缓缓分享起自己对昙花一现的独特感悟,提到这门武学的真谛在于把握瞬间的时机与力量的极致凝聚,需在刹那间将全身的精气神汇聚于一点,如同将浩瀚的江河之力压缩至指尖,方能发挥出昙花一现的最大威力。
紧接着,唐诗开始演示具体的手法。只见他站在悬崖之上,身姿挺拔,微风拂过,衣袂飘飘,双指如灵动的飞燕,轻巧地夹住一片随风悠悠飘落的树叶。
那树叶在他指尖轻轻颤动,仿佛感受到了即将被赋予的使命。
随后,他手臂微微发力,朝着悬崖外轻轻一扔。
指间之叶如流星般飞出,起初还能清晰地看见其飞行轨迹,可转瞬之间,却如同融入了空气之中,看似存在却又消失不见,恰似那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悄然绽放的昙花,短暂一现后便迅速凋零,只留下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惊艳。
小医仙本就天赋异禀,对武学有着极高的悟性。
她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唐诗的讲解,眼睛紧紧盯着唐诗的每一个动作,心中默默揣摩。
仅仅听了一遍,便已然领悟了昙花一现的六七八分精髓。
在经过一番刻苦练习之后,她更是展现出了独特的创造力,将原本的指间飞刀巧妙地转化为指间银针。
这一转变,不仅保留了昙花一现的瞬间爆发力和隐蔽性,更增添了几分诡异与精巧。
唐诗看到小医仙的这一创新之举,惊喜万分,眼中满是赞赏之色,忍不住连连称好。
他深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一门刚接触的武学进行改良创新,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小医仙的武学天赋着实令人惊叹。
果不其然在一旁看着小医仙如此迅速地掌握并创新了昙花一现,不禁无奈地摇头,长叹一声道:“同样都是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我辛辛苦苦学了三年,到现在还是老样子,没什么长进。”语气中满是羡慕与沮丧。
唐诗转过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看向果不其然解释道:“天赋固然在武学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昙花一现这门武学,对心境的要求极高,需要施展者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招式的施展之中。小师妹你平日里古灵精怪,鬼点子层出不穷,心思过于活跃,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但小医仙则大不相同,她一心扑在医术之上,常年沉浸在各种药方的钻研与记忆之中。这种长期的专注,造就了她超强的注意力和沉稳的心境。所以,昙花一现这门武学对于她而言,恰似量身定制,二者相得益彰。”
果不其然听了,忍不住怼道:“说好了咱们是要聊将来的打算,怎么又莫名其妙地扯到武学上了?二师兄,你是不是脑子糊涂了,连主次都分不清啦?”
唐诗赶忙辩解道:“你师兄我可没糊涂,在我看来,我的武学成就就是我将来的核心所在啊。”
就在李加麻等人热烈探讨未来之时,在距离此地九百里外的一处静谧山间,一泓清澈的湖泊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大地之上。
湖面上,一艘孤帆小船静静地漂浮着,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定格,将其凝固在了湖中心。
小船上,王仙人神情肃穆,缓缓握住那把名为“不是刀”的奇异兵刃。
随着他将刀缓缓拔出,刹那间,原本平静如镜的湖面瞬间狂风大作,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如同无数头猛兽在咆哮,将湖水搅得波涛汹涌,王仙人抬手猛地一挥,一道磅礴的刀气如汹涌的怒潮般横空而去,足足绵延数百里之远。
这道刀气所过之处,空气仿佛被利刃切割,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只见船下的湖泊被这股强大的力量硬生生一分为二,两侧的湖水高高涌起,形成了两道高耸的水墙,场面极为壮观。
“此刀不是刀,刀去五百里,不上一人命,只取破甲运。”王仙人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从远古的深渊传来,在这狂风巨浪之中显得格外清晰。
随着他话音落下,湖底突然光芒一闪,一物如炮弹般飞速飞出,众人定睛细看,原来是一根黑色的木头,那木头周身散发着神秘而深邃的黑色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与力量。
传说中,玄武之地存在着三道神秘而强大的气运,其中兵道伐谋,意在天下,以人为主导,蕴含着谋略与征伐的力量,得此气运者,可在天下纷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死向生,与大地相连,象征着地之生机与坚韧,拥有此气运者,可获强大的生命力与恢复能力;而破甲护主,宛如天空般浩瀚神秘,有着守护与庇佑的力量,如同苍穹般守护着拥有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